星期三, 11月 16, 2011

“改變世界”的背後

 「我自己心裡說:“來吧,我用享樂試試你,讓你看看有甚麼好處。”想不到,這也是虛空。」(聖經新譯本.傳道書二1)
    最近,蘋果電腦的創辦者Steve Jobs去世了,全世界很多人悼念他,中環的蘋果專門店更有不少Jobs迷把花放在門口以作紀念。Steve Jobs的成就,在世人的眼光來說,他在科技上的創意是改變了世界,蘋果電腦的成功,是源自Steve Jobs有一次看到出名的施樂影印機(Xeox)用圖形作功能性的指示運用,於是與施樂的技術人員合作,並採用了這種以圖形作電腦系統的設計,當時蘋果電腦的操作很簡單,不用像PC電腦的要鍵入指令及密碼,接著下去蘋果電腦就漸漸成名了,直到今天。
    現代的蘋果電腦已從專業的電腦科技,發展成為人人都喜歡的消費品,尤其是Jobs昔日從被董事局排斥趕出去,自行發展電腦、動畫事業到復出繼任蘋果總裁,接著推出了iMac電腦,人人都喜歡的iPone,iPad後,Steve Jobs就因此而聲名大振。他曾說:“我們在這裡就是為了在這個世界留下我們的痕跡。否則我們憑什麼在這裡?(We're here to put a dent in the universe. Otherwise why else even be here?)”“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難道還有其他原因嗎?”
    雖然,Steve Jobs的創意科技產品的確能“改變世界”,但在其“改變世界”的背後,我們還是需要思考,究竟Steve Jobs是否真的能“改變世界”呢?換另一個角度去看,我們活著又如何去“改變世界”呢?Steve Jobs所帶來的改變,只是增加了人的消費,滿足人類在物質上的慾望,但不能改變人的生命,令生命得以轉化。2005年,他在美國史丹福大學畢業禮上演講,其中一段談及死亡的問題,他說:「死亡是我們共同的終點,沒有人可以逃避,因為死亡是生命中最好的發明,它是改變生命的媒介,除舊迎新,你們現在是新的,但沒多久就會漸漸變舊,並被清除......」死亡如何改變生命,除舊迎新,清除甚麼?Steve Jobs根本沒有答案,而他只能掌握物質的除舊迎新,但不能改變生命。所以,物質上的消費慾望,只能暫時給自己心靈上的滿足,卻不能讓生命改變,所以聖經說:「我眼中所求的,我都不禁止;我心所喜歡的,我都沒抑制。我的心因我的一切勞碌而快樂,這就是我從一切勞碌中所得的分。然後,我省察我手所作的一切,和我勞碌所成就的,想不到一切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傳道書二10-11)因著勞碌所得的分而轉為生命中的快樂雖是正常,但若能用心省察,不難發現一切的享樂都會變成空虛,生命更無法改變。
    今日已是末世的時代,充滿了絕望的氣息,天災不斷,很多地方包括曼谷都發生水災風災;人禍延綿,又發生了佔領華爾街事件,全球群起示威,世界的盼望在哪裡?其實,只有主耶穌為我們捨命在十架上的大愛,賜給我們有永生的盼望,如此才能改變世界,死亡,對基督徒來說並非終點而是起點,也是新生命的開始。

星期二, 9月 13, 2011

緬懷過去,把握現在


緬懷過去,是人人都會有的情感表現,好處是學會珍惜既有的現在,壞處是會影響自我的心境,滯留於過去的階段,人永遠不會有成長。

活地亞倫的年度新作“情迷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此套影片一開始就是巴黎不同時刻的景色,尤其是下雨的氛圍,清朗而皎潔,充溢著浪漫的巴黎情懷。片中的主角Gil和他的未婚妻一家到巴黎,Gil本是荷李活的劇作家,愛上了巴黎,也考慮轉職留在巴黎寫作小說,但未婚妻反對,也不支持Gil發展寫作的理想,在這過程中,Gil無意間進入了巴黎的二十年代,認識了名作家海明威(著作:《老人與海》)、費滋傑羅(著作:《大享小傳》)及其他藝術家如超現實畫家達利、抽象畫家畢加索等,Gil和他們交往的這段過程,可說是文學藝術的歷史,從這個有趣的歷史故事形式——他們當中有些不是法國人,而是美國或其他不同國家的人(例如海明威)移居於法國的,顯現了活地對巴黎過去的緬懷。

從巴黎的二十年代,Gil又和他喜歡的女孩Adriana因著被邀請間接又到了巴黎的“美好年代”(法語:Belle Époque),這年代大約是在1870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結束,當時也是科技時代的開始,印象派藝術則未有被重視也是後期才開始發展,其時的“美好年代”開始的是“新藝術”(Art Nouveau),Adriana喜歡“美好年代”(可惜活地在這段落中對“美好年代”著墨不多),但Gil知道,當時的文學及藝術家,他們反而喜歡及緬懷文藝復興時代(十四至十七世紀),就在那一刻,Gil決定返回現實的世界中,在一個下雨的巴黎晚上,他遇上一個曾認識的、賣唱碟的道地巴黎女子,於是開始了他的新生活。

不同年代的人總會緬懷過去,Gil在二十年代和美好年代這兩層的緬懷裡,終於醒覺,無論有多大文學藝術天資的人,如果不好好的把握現在,那麼,隨時會失去現在所享有的一切。我們的生命正是如此,緬懷過去只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藉著過去所學習的,從而反省自己今日的缺失,就如Gil把他的文稿給Gertrude Stein(美國女作家)替他評改的情景一樣。有很多人總會覺得今日年代的人,總是沒有真才實幹、只會吹噓掩飾自己,於是藉著緬懷過去來發洩對社會現實狀況的不滿,但Gil卻是一個單純的人,他有開放的心接受未來岳父的不同政見,也不反駁未來岳母的勢利眼,並且相信未婚妻是愛他的,在這種不同的壓力下,Gil卻能藉著回到過去巴黎的文學藝術皆鼎盛的時代中,與過往的文學及藝術家交談的過程裡,重新思考他自己生命的方向與目的。

聖經也曾告訴我們:「⋯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三13~14)這是使徒保羅以賽跑引喻對生命前進方向的觀點,保羅意思不是真的忘記他曾顯赫一時的功勞,對羅馬人來說,就是——逼迫基督徒,也不會忘記他同時也是真正的猶太人——可以此自誇,然而,保羅在此提醒我們的,重要的不是賽跑結果的輸嬴,而是:你會如何面對人生的追求心態。如此,生命才會有意義。

星期六, 8月 06, 2011

天災處處,人禍頻仍


    自從四川地震,接著又發生日本福島事件,然後又是韓國首爾的水災;最近挪威一極端宗教分子槍殺無辜共六十八人喪生,接著中國溫州高鐵相撞事件......,端的是令人神傷,所以,最近在禱告裡,為世界、為受害的人禱告,也變成沒完沒了的事。

    其實,從這些兆頭中,世人應該為此而反省,反省的不止是環境受到人為破壞的境況,而是更進一步的—人類在「罪」中的問題。「罪」可以去到極點的「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也可以小得如說謊話、憎恨別人。耶穌的門徒約翰,是一個是非黑白、愛恨分明的人,他對「罪」的定義就是「凡不義的事都是罪」(聖經.約壹五17),保羅也提出:「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聖經.羅三23),神的榮耀是甚麼?就是是神以祂自己的形像創造人類,但卻因人犯罪而為無知、貪婪所破壞,以致失去並損壞了神的形像,因而引致地球傷痕處處,人與人之間彼此猜忌疑慮,人與人鬥,國與國爭,進而引發天災人禍,這些事情的發生,並非可以靠人的自我修行可以改變的,人性本善,但因為「罪」而致人性變惡。

    記得2008年曾看過一部電影“Atonement”,港譯作:「愛.誘.罪」,譯名不太切合內容,鬚哥認為應譯作「贖罪」,因為這詞較能表達出影片中的內涵與意義。“贖罪”是基督教的觀念,特別是指耶穌為世人的罪而死,祂自己以無罪之身,成為贖罪的代價。在這齣影片中,女主角Briony卻是為自己對大姊 Cecillia的男友Robbie的偏見做成永遠的傷害而贖罪,影片的結局是Cecillia及Robbie已死於戰爭中,Briony不能為她所做的事贖罪,只能留下文字的遺憾,以想像來彌補傷痛。

    所以,人生中的錯誤一旦鑄成,作任何補救的行動都是無濟於事,主要的原因並非補救的行動有效與否,而是心中的「自以為是」:自以為可以藉著社會服務來掩蓋罪疚感、自以為可以在文字上用想像來銷減不安感、自以為可以在戰火漫天的戰場上會遇上Robbie並向他表白來減低焦燥不安,終其一生,Briony雖有創作的才華,但其生命蒼白而無力。

    因「罪」所帶來的後果,其實不能藉著他物或事而移走,因為人始終不能脫離「自以為是」的窠臼,最明顯的是企圖以自己的有限性來克服焦燥不安和罪疚感,所以,自我修行永遠不能救贖自己,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人惟有願意放下自己「自以為是」的心,體認人的知識和生命是有限,物質的慾望只是填補生命中的空虛,如此,心靈才能自動打開,看到上帝真實的存在、耶穌基督的愛,並體認到十字架才是最終的永恆盼望。

星期五, 7月 08, 2011

晴時多雲偶陣雨


      最近,經過幾個月的雨季,又開始了過雲雨的天氣,過雲雨給人很有詩意的感覺,就是:晴時多雲偶陣雨,看起來很浪漫,但實際上,在生活裡可能引致部份人很不方便,要花很大的氣力或不耐煩的去應對這種天氣。
      鬚哥鍾情於晴時多雲偶陣雨的天氣,因為正好是反映了我們的人生,人生的路上總會有不同的挫折或困難,但是,當事情過去後,在回望時,總會有所學習,所以說,人生總是不斷的在學習,學習的不是技術或知識上是否跟上時代,反而是憑著學習積累人生的智慧。
      想起一位已故的著名基督徒作家,本身也是醫學博士、心理治療大師M.Scott Peck曾寫過一本很舊的書《心靈地圖》(The Road Less Traveled,意思是:人跡罕至之路)Peck一開始就言明:人生苦難重重,這的確是人生常走之路,但Peck認為,更困難的卻是:「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避問題、逃避痛苦。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時處理,你就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承受更大的痛苦。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艱苦的旅程。」在Peck多年對各種不同病人的觀察裡,他發覺惟有「愛」才能治癒不同的心理病況,但是,他認為,許多人的「愛」卻帶著「我」的意志投射,以自我感受、喜愛去比擬、揣摩他人的想法,因而漠視自己及他人個體完整的「界限」。所以,當Peck年屆六十時,在他的新書《超越心靈地圖》有一個結論,就是:「一切最終的都指向上帝。
      生命理應如此,作為基督徒,鬚哥更堅定的確信,忠心跟隨耶穌基督的腳蹤而行,就是與祂一起同走這人跡罕至之路,因為耶穌基督曾經走過,惟有跟隨祂,願意付出代價,憑藉祂與我們的同在,我們才能勇敢的面對並去解決自己的問題,令生命更趨成熟,人跡罕至的路雖然艱苦,但感受就如晴時多雲偶陣雨般,當太陽的光線從充滿密雲的情景中透出時,就會帶給我們無限的欣喜,因為「一切最終的都指向上帝」。

星期三, 6月 01, 2011

紀律與責任──青啤的啟示

   啤酒是世界各地最普遍的飲品,普遍得可以說一如開水般的平常,是生活的必需品。最近和太后到青島一遊,不但享受當地不同類別的啤酒如黑啤等,也順道去了聞名的青島啤酒博物館參觀,在博物館中,最欣賞的就是記錄並展示了舊時代的生產過程與方式,其中一項就是紀律。
   青啤在民國36年(即1947年),每個員工都有其工人證(見上圖中),在證件上分別註明其職責如製酒、成品等,也很清楚以半身照、年歲記錄下來。其實當時的年代,正值日本戰敗,國民黨黨營企業齊魯企業收購青啤,成為齊魯企業青島啤酒廠。同時,也是中國內戰最盛的時代,東北內戰加上台灣的228事件,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但從工人證中,看到青啤在管理上仍然很有紀律性,不會因國內內亂而致廠內生產上有所混亂。
   其次,青啤在產品質量上的控制,有一個很有趣的軼事是跟香港有關的,事源於1978年十月,香港人喝青啤時發現瓶內有毛刷(見上圖右),此事被上訴至青啤上層,當時更為三位中央領導給予指示停產並整頓,這事的發生雖然可笑,但是青啤在品管的態度上的確很認真,雖然直至1979年四月才恢復生產,歷時半年,損失可不少,但這事之後,青啤的名譽更如直昇機般上騰。
   紀律與責任,一直是現今中國企業的缺失,當時的1947年,是一個混亂的年代,可是青啤卻能大步跨過。今日的中國相對當年來說,是穩定而且發展至成為世界經濟強國之一,但在紀律與責任來說,除了國際性大企業,其他的卻是不如1947年的時代。這只是鬚哥從微觀、以對比的角度去看今日的中國商品,質素每況愈下的情景。

星期二, 4月 05, 2011

父親與我

感謝主,父親終於可以息去世上的勞苦,安然返回天家。

前晚,父親因為聽著母親和太后的對話而三次醒來,望著她們,鬚哥因為當日要往別處探訪,太晚了就來不了,因此錯失了看到他的醒來。

父親生前在醫院曾問:「為甚麼還不能返天家呢?」「因為上帝還要你學習嘛,」我答,「車,都老了無鬼用啦,仲有咩野要學呀?」父親有點不耐煩。但不耐煩之中,看到他仍有忍耐的心。

每次離開醫院,我都為他禱告,求主開恩讓父親明白,其實不只是父親,我們全家都要學習——如何更謙卑、忍耐的面對死亡。他最喜歡我念詩篇給他聽,也會一起誦讀詩篇23篇,直至他昏迷了。有時候半睡半醒時,聽到我念完詩篇23篇,就會說:阿們!這是奇妙的回應。

雖然父親躺在病床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當他有少許精神,能說話時,總喜歡玩笑,雖在病患中,歷經跌倒腦溢血,手術後又產生併發症,心臟、肺、肝都有不同的問題,屢屢處在危險狀態,但他的生命力卻顯得很強,從來沒有抱怨辛苦,一直都在半昏迷半醒之間。在最危險的時刻,尖浸的黎牧師及同工來探望他時,父親在臨危中,黎牧對他大聲的喊:「尖浸的弟兄姊妹來探你啦!」,很奇妙的,父親竟然醒過來,睜開眼睛望著我們,之後他的病情開始又穩定下來,這是神蹟的回應。

父親年輕時就已在尖沙嘴浸信會作堂役服侍教會,至退休時已有五十多年。當時教會舊址還在山林道,他在教會負責的工作繁多,除了清潔工作,還有全教會的水電工程都是他負責。猶記得鬚哥年輕時,曾要求父親教水電及修理收音機(他曾在當年頗出名的飛歌無線電行學習),當時的收音機是晶體的,一個一個的晶管都很漂亮,於是想學習,但父親怕我聽不到故障發出的聲音而生意外,所以始終沒有將他的專長傳授給我。

小時候,父親不太接受鬚哥是聾的,常說:「寧生敗家仔,莫生蠢鈍兒。」但另一方面卻又為了鬚哥可以聽到電視機的聲音,當時的電視機是二手買回來的黑白四腳舊式電視,父親就在電視機內拉出長的音響線接駁小喇叭,於是看電視時就可以將小喇叭放在耳旁聽,這是鬚哥感到最開心、幸福的童年。

念小學時,開始幫忙父親在教會做清潔的工作,當時鬚哥最不耐煩又不喜歡做的是——抹長木椅後放聖經及聖餐杯的小架(禮堂內至少有五百多張椅),因為抹的時候要遂本聖經取起然後才能拭抹,於是偷雞只抹部份,結果,父親檢查我的工作時,用手在其中一張長椅的後架一抹,就說:「你說抹好為甚麼還有灰塵的?再抹一遍!」,結果「偷雞不著蝕把米」,從此,鬚哥學會做任何事,都要盡心盡力不能偷雞,這是學習的童年。

父親與我,還有許多值得記念的事,文章再長也記載不了這麼多。為此,鬚哥感謝上帝對我的愛,祂不但是我的充滿盼望的天上父親,也賜下肉身的父親給我榜樣去學習,不致因為耳聾的障礙而影響身及心靈的成長;更重要的是,父親和母親終身服侍教會,當年父親雖有機會可以離開教會去外面發展,但他仍然選擇留下,雖然家裡經濟不景,也看到不少人的軟弱,但父親對上帝滿有信心的倚靠而非看人的行為,實在是鬚哥終身學習的榜樣。

敬愛的父親,有一天我們終會在天上相會,這是好得無比的福氣,雖然,大家可能不再是父子關係,因為在天上的關係,必然會超越地上的關係並得著更新。

「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一切都更新了。」(啟二十一4-5上)

星期三, 3月 23, 2011

看不見的盼望


今年年初連續發生不少令人哀傷的事件,菲律賓人質、仙台地震等,加上兩位同工的母親及一位老朋友返天家,鬚哥父親也因病長躺醫院,這一連串的事情,令人難以釋懷。

人生已經夠苦了,還要面對連串的國際事件加上身邊朋友的生離死別,日子真的不容易過,雖然身為基督徒,明白也了解生命的掌管全在上帝的手中,但人始終是人,心中總會感到酸痛難過,未能避免。

凱仔是我的基甸老團友,自小一起在教會長大,甚至一起在台灣念書,他念的是醫科,鬚哥念的是藝術,雖然性格南轅北轍,但大家都很喜歡打功夫,當時他學的是詠春,我學的是洪拳,有時候一時性起就大打出手,互相較量,總是打成平手結束。

他的離開,雖然有點不捨,但他患的是胰臟癌,一直都很痛苦,每次從基甸人美寶電郵告知凱仔在痛苦中的掙扎時,心裡總會難受,甚至詢問天父可否讓他舒服一點?或者索性讓他痊癒,如果是天父的旨意的話。

生命裡痛苦的掙扎實在不容易渡過,很明白有的病人太辛苦而要求安樂死,但作為上帝的兒女,我們的生命是屬於祂的,因此無權利如此處理我們的生命。臨終前的痛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承受,但當此事臨到自己身上時,是否能憑信心堅持下去以致能榮耀我們的上帝,就需要在生前要有好好的預備與學習。

生與死,是人生必經的階段,不是說生就開心,死就一了百了,如幻影般消失,而是要學習如何面對臨終前的過程。大多數的年青人對死亡是沒有感覺的,因為還年輕,和死亡仍有一段很大的距離,但當年紀漸長,對死亡的感受,尤其是身邊朋友、長輩陸續的逝世,會開始有密切而茫然之感,不是由於懼怕,而是心情無所適從,不由自主的低落,這個階段,只能學習如約伯般:「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看見的雖然是人類生命的衰落,但同時仍會從其中感受到耶穌基督的復活與昇天,因著這個看不見的盼望,我們的生命才會有意義。

星期四, 1月 13, 2011

感恩的2010年



09年,神學院畢業後,開始了人生新的階段。轉眼間,今年是2011年新的開始,又是數算恩典的時候。

開始事奉時,分別在長浸和北宣牧會,所牧養的雖然是不同類的群體,前者是從小看著他們成長的弟兄姊妹,在慢慢退出的事奉中,雖然捨不得離開,但心裡充溢著他們的祝福,讓鬚哥能再次發力,“一路好走”;後者卻是和鬚哥一樣的是傷殘群體,不熟識的一群。一年過去,後者的事奉的壓力愈來愈大,但與弟兄姊妹間的關係也愈來愈深,他們不介意我聽不到,都很有耐性的跟我重覆再說一遍,故此,上帝的恩典總是夠用,加上同工們的關愛與配合,雖然在活動的安排及行政方面是鬚哥最弱的一環,但終能一步一步的摸索著前進,可說是摸著石頭過河,總要不斷的提醒及反省自己,小心謹慎的和弟兄姊妹建立關係,學習分配好工作的時間,以免一不小心就失去了見證。這是恩典一。

一年下來,總算所有事工都上了軌道,此時,父親卻因為年紀老邁加上腦退化症的問題,已不能照顧自己,甚至連我母親都不能照顧他,就趁著一次的入院檢查,就匆匆的去找私家護老院,可以趁此機會轉過去,以讓父親能盡快的適應。上帝的安排很奇妙,雖然適合的護老院極之難找,但仍然可以在我服侍的北宣附近找到一間護老院,於是盡快安排入住,之後再慢慢申請有政府買位的護老院,如此,在父親適應的時間裡,我每天都可以過來探望他,以致父親對此不會太過抗拒。到了十月,政府買位的護老院很快就有空位給父親,這完全是出乎意料之外,因為在住護老院之前已申請了三年多,但一直都沒有甚麼音訊,直至現在。這是恩典二。

父親剛轉去新的護老院不久,就發生了摔倒事件,事緣晚上父親不知甚的起床欲走出去,當然走不了,反而摔倒在地上,頭碰上了櫃,就此昏了過去,緊急進入醫院急救,經過掃描檢查後,發覺腦子裡積有很多淤血,醫生對我們說,叫我們要有心理準備,如果淤血不散,就要做開腦手術把淤血抽出來,這是風險很大的手術。當晚,父親的情況時好時壞,甚至可能惡化,護士們都已經把父親的頭髮剃光,準備隨時動手術,我和家人都有點不安,但沒有法子,也做不了甚麼事情,只有禱告交託,好與壞,都交在上帝的手裡,因為祂自有祂的計劃,生命也是祂創造的,壞事在祂的眼中,只是好事的隱藏。一個晚上過去了,感謝主,醫院沒有電話打來,換言之,這是好事,就是不用做手術的前奏,當日下午去探他時,就看到父親精神悠悠的,於是放下心頭大石。醫生也對我們說可以不用做手術了。這是恩典三。

上帝給我們的恩典,永遠都數之不盡,回望過去的一年,所走的異象之路很自然的形成,完全不需要花盡心力與時間,鬚哥確信,對每一個上帝的兒女來說,雖然我們有自己的方向與理想,但這理想未必是上帝為我們預備的,個人的理想若能和上帝的旨意配合,祂其實已為我們的前路作了美好的舖排,我們只需要順服,奔那擺在我們前面的路,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而非倚靠我們自己的能力,靈性生命自然會有成長,從而能在生活中見證榮耀上帝。

願一切的榮耀都歸給天父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