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2月 30, 2006

顛簸的清遠攝影之旅


繼前兩年聾影社的台北攝影之旅,今年延續這個傳統,和社員們去了清遠。

清遠是一個相對其他省份來說是較窮困的地區,在七小時進入山區的車程裡,真的沒有一刻屁股是不離座的。感謝上帝的保守,因著司機高超的技術,捱過顛簸的山路,才能溜覽拍攝一程又一程的壯麗山林,一段又一段的瑤寨。英西峰林的萬山朝王,山岩內的碧綠翠湖,氣勢真的不同凡響;古老的瑤寨,雖然其文化在衰退中,但也掩不住那一份文化的古拙樸實之氣。

初冬的山林瑤寨,殘磚敗瓦中透出一份蒼桑,山岩洞湖內卻綠意依然盎然,遊畢岩洞小湖,乍見滿山冬意,卻是有趣的對比。

瑤寨裡,社員們有幸得見瑤族奔喪的場面,這場面卻像在辦喜事似的,現場燒爆竹,死者全身連頭披銀掛白,坐在為死者預備上有黑傘的竹椅上,全瑤族的親朋戚友都會來辭行,但是……只有男人才能有機會接受這一殊榮,死者若是女人,場面就變得很冷清。

山區裡的野菜、風味臘腸、走地雞、山水豆腐,都是不會少的菜色。真的是久在城市叢林的油煙裡,復得返自然。

日落時分,車子遇上塞車,大排長龍,大家匆忙的下車,爭取機會搶拍日落時分,當地的日落異常漂亮,不是很火紅的大紅日,相反,太陽是柔和的,天空是淡紅,剛好配合了溫柔的落日。

清遠山區雖然顛簸,但是,藉著這個顛簸,給鬚哥感受到這地區生活的不易,瑤族的文化久遠,流傳下來的也沒有多少,雖然貧窮,但當地人的純真,樂天知命不與自然鬥、不與天爭,從大伙兒的攝影中流露了出來。

盼望社員們在這次顛簸的攝影之旅中,除了技術上的發揮外,並能在其中學會尊重及接受不同的文化,透過拍攝這些文化事物,間接思考攝影對生命的意義與啟發,從而認識自己,在生命中繼續成長,在成長中認識惟有創造天地萬物的才是惟一的真神。

願神祝福聾影社的社員們。

峰林勝景
清遠有著名的英西峰林,其中一峰林更有萬山朝王的氣魄,群山宛如叩拜其中一較大的山,惜時值初冬天氣多煙霞,群峰氣勢稍遜。

岩洞翠湖天一色
清遠遍佈不同的峰林,峰內更有不同的岩洞,岩洞內的湖水,翠綠共天一色。岩壁更有奇形怪狀、下垂的岩峰,有些像龍爪,有些像青蛙,鬼斧神工,上帝的創造真的奇妙。

初冬寂寥古寨情
分別參觀了兩個古寨,一是人喻為小布達拉宮的彭家祠,從外觀之,倒有點像。另一是千年古瑤寨,是較多瑤族人所居之地。這時節正進入初冬,草木皆呈褐黃色,有點特別的味道,周遭的景色令人感受到自身的渺小、生命的孤寂。古寨雖已衰落,已沒有甚麼人居住,但一些禮節仍在這處地方進行,例如喪禮等,族人皆蜂擁而登,上至寨頂參與送喪儀式,死者披白掛銀,更燒爆竹以送其往生,甚為隆重。

漢瑤農家
在不同的地區,分別有漢瑤不同的農家,從事不同的營生,或農耕或觀光事業,皆有其獨特之處。瑤族的喪禮,男女均在腰間繫一白布,火紅鮮豔的衣服依舊,和漢人素服奔喪有所不同,鬚哥在此情景中,突然覺得基督徒奔喪,原是喜事,因為死後我們都能在天堂相會,脫下這舊衣服(肉體),不是一椿大喜之事嗎?

星期一, 12月 11, 2006

一切都會過去


很久沒有在這裡分享生活上的瑣事、感覺和情緒,轉眼間,又是初冬時分,聖誕將臨時節。
回想從九月開學迄今,還以為可以應付功課,卻慢慢的開始覺得吃力,不但要應付功課,還得參加學校的各類各式的活動,不能缺席。加上一星期要測驗兩次的希臘文,經過兩次測驗不合格,心中開始發毛,進而緊張起來,拚了老命的天天都在溫習希臘文,以免衰的難看,有好幾次都沮喪得不想去上課,許是上帝憐憫,讓我在當中能克服及調整每次測驗後沮喪與難受的情緒,周而復始。
經過最要命的希臘文期末考,在忑忐的心情下,過了幾天知道自己得到D+的成績,感謝主,終於過去了。情緒得到釋放的美妙,真的是盡在不言中。
然後放假是一連串活動的開始,衝了幾天,終於倒下來,病了。
小病是福,也提醒自己該好好的休息,因為假期完後,又得重新上路。
神學院的生活,是很好的操練,每一天都不會白過,因為感受到上帝在我們身上的恩典,同時藉著同學們的相處、彼此代禱及鼓勵,生命與靈性都有很好的成長。

成長的路上,雖有挫折與困難,但人生正正就是如此,上帝要讓我們在裝備之際,不要獨樂在幽靜的山谷林野中,總不忘人間的疾苦與不公義,主耶穌來到世上,目的就是要差派我們出去,縱使在這差派的過程中,我們會經歷痛苦,難受的歷程,但是,上帝總不會輕看。

一切都會過去!!

星期六, 11月 11, 2006

回憶在消逝中


最近這個月都忙的要命,不知覺間,竟然傳來天星碼頭明天是最後的啟航的消息,伴隨鬚哥長大的天星碼頭,終於走到歷史的終結。再忙,也得擠點時間過去把回憶留在影像中。

下課後,匆忙趕船出去中環天星碼頭,趁天色還沒入黑,盡快攝取影像,攝影的人都很年青,鬚哥想,可能都是抱著懷舊紀念的心情,不一定有那份感情。這天星碼頭已是第三代,1958年建成,我還比她大一年,那個年代,天星小輪是必需的交通工具,那時鬚哥住在九龍,坐小輪往大會堂圖書館念書或借書已成慣例,在那兒看書展、看表演、結婚觀禮等更不知凡幾,因此,這兒是真正伴隨著鬚哥長大的地方。

拍攝的時候,耳畔響起“叮噹叮噹”的鐘聲,煞是好聽,鐘聲勾起小時候的回憶,因為耳聾而不知道天星碼頭有響亮的鐘聲,直至有了耳聾機後,才真正的聽到了。中學時,除了到九龍城啟德機場內念書(因為有冷氣),其次就是到天星碼頭旁的大會堂花園內念書。大學畢業後,因為電影節及各方畫展的關係,又再延續著天星碼頭的情愫。反而出來工作、結婚後,活動範圍漸漸從天星碼頭褪去,回憶開始在消逝。

社會輿論都在批評政府不懂保留天星碼頭作地標,其實,要批評的話,當年的尖沙咀火車站拆卸而保留鐘樓根本是一個怪胎,在視覺上,尖沙咀火車站和鐘樓,如天星碼頭和鐘塔般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香港正跟著時代的變遷而走得很快,所有的回憶都在消逝中,不同的時代,自然也有不同的拆毀、建造。聖經的傳道書有云:“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當我們能從這角度去看,就能明白天星碼頭已完成當時的歷史任務,應該是功成身退的時候。

不用羡慕別人有佳美的地標或著名的歷史建築,因為這些事物不會永存,始終有消失的一天,不是你說要保存就能保存的。回憶雖然在消逝中,但歷史就是如此,或拆毀或建造,就這樣的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此情可待成追憶

星期五, 10月 06, 2006

濕地的生命力


狂啃希臘文的三星期裡,幾乎發夢都是希臘文的字母在轉來轉去轉不停,也難為了太后深夜陪讀,教鬚哥正確的發音,可以預料的是,在這季學期結束前,希臘文將會成為我的噩夢。
正當鬚哥在希臘文的字母堆中苦苦的抖纏著的當兒,託祖國的福,正值十月二日的國慶假日,才能把煩人心坎的希臘文一股腦兒丟開,參加教會的大旅行去也。

當日遊的是濕地公園和嘉道理農場,挺好的兩個自然生態地方。

濕地公園是第一次去,可惜時值退潮,大部份的鳥兒沓無影蹤,據觀鳥員的報告,是因為水退,加上這兒開放後,遊人的吵雜聲把大部份的鳥兒都嚇跑了。他說的也是事實,這地方的觀鳥屋全都人聲嘈雜,更甚的是有大人在屋裡大聲講話,還帶著孩子呢。嗯,他們體現了香港的茶樓文化,更把這文化延續到觀鳥來了,真的了不起喲。
濕地公園是一個很好的示範生態的地方,可惜的是園中規劃不夠好,例如應該預料遊客聲響會對鳥兒生態造成一定的影響,可以在園裡大量種植樹木吸音來減低這種負面的效果,鬍鬚不是專家,但對外國的濕地公園裡相當的規劃和防止任何包括聲音造成的污染也是有基本的認識,除了這些硬體設備,軟的方面,更重要的是針對大人和孩子的教育。
很欣賞那裡設計的紅樹浮橋,一路搖搖晃晃的走過去,下面濕地的彈塗魚和小紅蟹無數,我們低著頭來欣賞它們,它們也昂首舉爪欣賞我們,與大自然混為一體的感覺的確奇妙。

下午到了嘉道理農場,呵呵,農場養的家豬超級的肥胖,看著那肥大垂下的腩肉,想起曾吃過的,嘔,真受不了。途中在豬舍的藤架發現一條可愛的變色龍垂吊下來,並昂起頭來,它還以為別人看不到而自怡自得的,結果當人人都舉起相機向它拍攝時,就嚇的走了。

濕地公園在三合土森林中顯示了它的生命力,正是一個原始的生命版本,沒有矯飾造作,讓我們能在其中參與他們的微觀世界,奇妙之處更不能言喻。濕地,根據「濕地公約」(Wetland Convention) 或「拉姆薩公約」(Ramsar Convention) ,其定義如下:「無論天然或人為、永久或暫時、靜止或流水、淡水或鹹水、或二者混合者,由沼澤、泥沼、泥煤地或水域所構成的區域,包括水深在低潮時不超過六公尺之沿海區域。」這些濕地,對保育或經濟層面都有相當重要的影響,當然,遊客在觀賞的過程中,未必會對這些事情有更深的概念或與生活相關連。因此,人類的愚昧也正在此,一些有知識性的遊覽區如濕地公園或其他國家同類的地方,只變成純粹獵奇觀賞的地區,而非給他們有相當的知性衝擊,從而改變自己與大自然共存的態度。

上帝給人類有管治大自然的能力,只因為人類所犯的罪,致使大自然成為人類的羈絆而非共存共榮。

濕地的生命是一個答案,科學事實說明,濕地一旦消失,全球的生態將面臨不可避免的災難,04年的南亞海嘯,就是一個例子,當地為發展渡假村而將紅樹林生態及濕地消除殆盡。這些例子將會陸續而來,可悲的是,人類付出相當沉重的代價後仍不會省悟,因為經濟大於一切,而未來的災難仍然遙遠。

大自然的生命是美好的,並不會帶來災難。人類惟有在造物主前順服,承認自己的罪,接受耶穌是惟一的生命創造者,才會為世界帶來新天新地,那日,再沒有痛苦流淚,除此之外,別無拯救。

濕地啟示了我的生命,你的生命又如何?

濕地的生命

星期五, 9月 22, 2006

脫離孤島


生命若要成長,就不能成為孤島,否則內心會漸漸變為荒漠,再不能感受到人間的需要和冷暖。

成為孤島是容易不過的事,只要你耐得了寂寞、孤獨、特立獨行,就可以從朋友、社群當中悄然消失。鬚哥尤精此道,只因為性格內向、聽不到,自然很容易自我消失,但是返回教會事奉後,慢慢的,上帝改變了鬚哥的性格導向,重新走入人群,接觸對方的生命,聆聽別人的心靈需要。

然而,生命裡性格導向的改變,也得和他人的生命有雙向的互動,感謝上帝,學校在這方面就給鬚哥在靈性生命和預備將來的事奉,有很大的支持和鼓勵,這就是:關心小組。以往曾懷疑這種小組會有多大的幫助,但在營裡幾天相處下來,真的感覺挺好,牧養我們的是專職宣教的曾錫華牧師,鬚哥和太后都很享受這個互相支持、分享的過程,更感謝主的是,本來這小組約有十多人,後來因為有足夠分配的老師,就把這組的其他組員都分配去別的小組,這小組若連配偶也計算在內的話,總共約有六對夫婦,曾牧師也不用這麼勞累要牧養這麼多人了。

碰觸別人的生命不是容易的事,因為隨著日子的過去,久而會成為個人感情上的負累,嚴重的更影響自己屬靈生命的成長,因此,同走天路屬靈上的伙伴更是必要的,這些雖是老生常談,但真能體會及深刻體驗的不多,因為就是老生常談,小組很容易淪為只為分享而分享的小圈子。

脫離孤島,就不再是一個人的事奉,乃是和一班同走天路的天路客並肩而行,縱使會分離,但仍會有別的天路客接續著彼此支持的承接力,生命就是這樣的不斷成長,直到再見主面的日子。

星期三, 9月 20, 2006

燃燒吧!41房的弟兄們。

終於正式開學了,從上篇的遊記迄今,足足忙了兩星期沒有執筆繼續。

10日,是特意為聾影社大夥兒度身設計的活動營,感謝主,社員們都很投入,期望這次的活動,能為他們明年的攝影展覽的合作做好準備。

12-15日,是學校的屬靈操練營,營內集中了全校的同學,無論是高年級或低年級的都得出席,老師也不例外。

久違了的烏溪沙青年村,昔日荒野阡陌,現在周遭都是高樓大廈、商場食肆,幸好青年村還靠著大海,仍保持三分姿色、四分自在。營屋是仿石砌的格式,頗有懷舊的味道,禮堂明顯改建過,大門卻仍依然,滿佈花痕的大門銅粗手把,配合透著80年代氣味的玻璃老木門,恍似回到中學時參加的教會夏令會。

鬚哥在營內的住宿給分配至41號房,碩一的男生們都全集中在這兒,無獨有偶,已結婚和未婚的弟兄剛好各佔一半,雖然只是短短的四天三夜,但相處下來,大家都很快的彼此熟識了,在最後的晚上,大夥兒都聊天至凌晨三時多,難的是彼此那種坦誠、關懷的情緒與氛圍,更令人感動的是各人都願意在這時刻裡,分享生命中的得與失,看著同屋的年輕小伙子,願意獻出年青的一生,心裡不由得再重燃起生命的火熱,這些感覺久違了。

我想起一首古老的歌,歌詞如下:
父啊,普世陷溺罪中,但多少人肯留意;
許多信徒說是屬你,卻把救靈置不理。
主,我們乏救靈熱誠,領回你迷失之羊;
願盡力傳播,鼓起愛心,使人人聽主福音。
愛主願我為你燒盡,燒盡成灰為主,
別讓一生生鏽腐蝕,空手失敗見天父!
愛主,用我用我一切,吸引我更親近你。
直到我摸到,你愛人的肺腑,甘願燒盡為我主!

燃燒吧,41房的弟兄們,
獻在壇上的祭物,若不燒盡成灰,就不能得主的喜悅;
橄欖若不壓成渣,就不能成為油;
香膏若不打破,香氣就不能外流。

同樣,生命要經過歷練,才會敏感他人的需要而不再只看到自己,
雖然經歷磨煉是不容易,但一切都會過去,
上帝會以他自己來代替我們所失去的。

願41房的弟兄們愛主更深。

星期六, 9月 02, 2006

竹筏輕飄九曲溪__武夷遊記第二日








九曲十八彎這一詞,還以為是古人對美麗溪流的溢美誇大之詞,沒想到在天游峰下的溪流,真的是九曲十八彎耶。每一曲都給古人冠以不同的名堂,頗有詩意,最早的題詞是宋朝,龍飛鳳舞的刻字,恰似在領著我們經過一重又一重、詩般的溪流。

這裡的竹筏,是用八根相同若手腕般粗的竹,扎成一排,再將兩排筏縛在一起,釘上兩排椅,共六張,可坐6人,而且,若一筏不足6人,是不會划出去的,直到齊人了才開筏。所以鬚哥的團就拆開來與其他遊客湊夠6人,否則不知道要等到甚麼時候了。

筏首和尾各有一個船夫撐船,可能我們給了貼士吧,船首的船伕滔滔不絕的解說沿途風光、曲內軼事,甚至騷人墨客留下的刻字,隨著搖櫓的節奏,如數家珍的道出,這些年輕的船伕可真不是蓋的。

沿溪而下,壁高千仞,巖勢巍峨,若在晚上乘著月色泛筏溪上,倒真的有如赤壁賦中云:「……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九曲溪雖小,但其巖壁之勢不在長江之巖壁下,於此景中,人同樣莫不有渺小之感,古人之觸景詠物,意境真的非比尋常,為今人所不能及。

途經兩巖,巖頂皆有古人懸棺,懸棺之風,可追溯至印尼及菲律賓,此間的懸棺,名曰“架壑船棺”,因其棺皆為船形,而該岩有“天壑架”之稱,“壑”為坑洞,古多以“壑”為形容葬死者的地方,因其葬於岩壁上絕嶺上之洞,因而名曰“天壑”,“架”則因該棺多以木架於洞內側以撐著棺木,故名之。鬚哥奇怪這些是甚麼木,竟能歷數千年而不腐?後來在當地博物館中看到棺木的介紹,才恍然大悟。

棺木原來是以楠木製成,楠木有油份,名為楠木醇(Machibl),因此能保存千年之久。加上巖洞距地面高510米,在天氣年平均溫攝氏17.9度,相對濕度在78%下,加上岩洞的天然保護,於是就能保存千年之久。真是奇妙,古代的閩族人應該不會知道這些知識,但是在他們的經驗裡卻清楚知道這些事實。聖經中說:「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傳道書3:11)永生又譯作永遠,我想,古老的閩族人一定在心裡有一個永生的追求,所以懸棺以求超度,若不是上帝的作為,根本無人可以解釋到古老的閩族人為何會有這渴望及追求。

午間登虎嘯巖,真的“苦笑”了,因為又要行山,要命。幸好一路都較少登巖,巖勢也不高,很快的就到了馳名的水簾洞,巖壁下有一朱熹辨的學堂,如果從學堂門口望出去,巖頂流瀉而下的瀑布真的有如水簾洞,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勢,古人因勢利導,利用天然而成、浩然之氣的環境來教學,以致能人異仕輩出,決非偶然。朱熹在武夷山的文人教育,綽有成效,實質是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教育。在香港,寸金尺土,就算是中大,沙田的環境也缺少那種山川靈氣,真的難以超越前人在文化上的修養與素質。

是夜,難得空閒在區內街道上走走,看看人民生活的另一面,有的建築很漂亮,可惜的是幾個紅綠光管招牌就給破壞了整體的規劃與風格,有的在街道上洗衣服。街道很寧靜、乾淨,但也有衣著破爛的少年人睡在街道上,可能在他身上,又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

武夷山不是山__武夷遊記第一日






武夷山不是山名,而是福建省的其中一個地方名,這美麗的誤會,卻帶給我們美麗的憧憬,想像是否有天外飛仙或高人住在其中。

要享受此間美麗的風光,就得以足下實踐,來到馳名的天游峰山腳下,抬頭一望,呆了,比香港的鳳凰山更高耶,足有408米,大概1300多呎吧。沒辦法,錢也付了,總不成走掉了事吧,於是硬著頭皮一步步的從窄得只能側著腳的石階爬上去,對,是用手帶腳的“爬”噢,沒有騙你。要不然,一不小心掉了下去,可能骨頭四散,屍骨無全,魂斷岩峰就糗大了。

鬚哥一向有高山症,雖說這峰才不過408米,但心肺已開始受不了,要不時停下來休息,身旁的先生小姐們卻足穿尖頭皮鞋高跟鞋,如履平地的一個個從身邊窄窄的空間穿過,真不愧是“龍的傳人”了。

中國的名山大川,和歐美不一樣的是前者宏偉壯麗,後者則俊朗嬌美。此處的天游峰很特別,這山區中,峰中有峰,景中有景,每一岩石的角落都像在敘說不同的故事,這些故事也經歷了數千年不同朝代的更迭,只有從岩刻題詞上,依稀憶想當年騷人墨客在其中雲深不知處的心情。

武夷山也是古文明的標記之一,古代旅行家徐霞客也曾對之推崇備至,的確,走在群峰的步道上,巨岩矗立、岩壁連綿、古木參天,間或看到岩刻,此景恍似返到原始的閩族的年代。岩壁長滿小黃花,用300mm的長鏡頭看過去,花朵似金百合,問導遊,原來就是廣東人常吃的金針,當花朵枯萎掉下,繼而捲起,便成金針。

此番的登山涉水,乃鬚哥和太后一年的運動量,雖然太后的小腿來的疼痛,可她卻行的很開心。

電視綜合台正播放“中華英雄”,由何潤東飾演,還不錯喔,隨後悶了,轉台,再轉台……。

星期四, 8月 10, 2006

潮州登塘第三日~風雨下的活動





是日早上,風雨蠻大的,有點耽心昨天已參加的孩子及少年人會否來教會,結果人數真的少了,但感謝主,雖只有十多人,但這些卻是穩定下來的參加者。

小學及中學組的英文及音樂班相繼進行著,地下副堂傳來孩子的笑聲和歌聲,當中也發覺有的班因為環境太吵了,為免影響孩子們的學習而把這班調上二樓詩班房繼續上課。

中午,坐在屋外吃飯,別有一番風味。

開始與湯仁準備嘉年華會攤位的預備工作,他雖然年紀輕輕,卻也甚有他的意見;頌文和兔子在舞手弄腳的在教英文歌,氣氛很熱鬧;有時在想,教會內的年輕人,每一個都將會是明日的領袖,無論他們將來如何,上帝必定使用,猶如年輕的大衛與撒母耳。

有時在想,這些少年人免不了年少輕狂,也有不滿建制之情緒,正值他們開始踏入社會建制內工作之際,期望在登塘的事奉能給他們有領受與反省,在不同的環境與人的身上學習,生命才能有成長,因為目光必須先從自己的身上移到別人,關心別人的需要,然後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無疑,香港的年輕人真的很幸福,除了念書升學及尋覓出路的煩惱外,就真的比登塘的年輕人有更多的選擇,也許,他們會埋怨在教會要幫忙做這麼多的事奉,其實,事奉是有福的,能夠享受到主所賜的豐盛。若真的要計較,主耶穌愛我們而釘的十架,這筆帳又如何算呢?別忘記,把祂釘上十架的,你我都有份兒,不獨是猶太人。因此,若不愛我們的主,我們的教會,要勉強也勉強不了。

成長,是要付上代價,沒有人可以避開這一關。惟有心思純真像小孩,他的成長在上帝的眷顧下,付的代價自然會輕一點,可惜的是,基督徒總不會明白這個道理。

「那時有人帶著小孩子來見耶穌,要耶穌給他們按手禱告,門徒就責備那些人。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
(馬太19:13~14)

星期五, 8月 04, 2006

潮州登塘第二日~活動開始





早上,天色陰霾而自晦,遠山則幽曖而不明,會否阻礙了小朋友和年輕人到教會來呢?靈修過後,聽到小朋友從遠而近的嘈雜聲音直衝大堂,鬚哥就知道這個耽憂是多餘了。

享用了豐富的油條豆漿稀粥咸菜後,大夥兒開了祈禱會,然後,GOGOGO!

鬚哥負責拍攝花絮,間中要補位,注意哪一組需要甚麼,有甚麼問題,跑上跑落的挺累,因為登塘教會很大,大得連Boby都很羡慕,覺得如果咱們的長浸有這麼大就好啦,起碼辦活動不必為地方頭疼。

今天是活動的第一天,參加的人不少,可能要第二天才能看到有多少人自動消失,剩下來的就真的是有興趣和有心的學生了。無論是小學或中學組,長浸的弟兄姊妹都很努力的在教學,使出渾身解數,少年領袖的培訓,則貴精不貴多,他們雖有六人,但是返教會比較勤也願意參予事奉的一組。

一天就在忙碌中過去,晚上的禱告會,是加油的時刻。

這天晚上,風很大,似有山雨欲來之勢,站在三樓側邊長廊遙望,黑黑壓壓的雲,配合著暗藍的天空,猶如精彩的天氣預告。

仰頭迎著風,開始感受到雨點粉陳,輕沾臉龐,觸動心靈,彷彿天上的微聲細語。

是夜,只聞風聲。

星期三, 8月 02, 2006

潮州登塘第一日~平安抵達



夏雨淅瀝聲中,暑期的潮州登塘交流體驗活動又開始了。

重訪舊地,如回老家,一切依舊,但環境卻開始給人類破壞了,可能是濫挖沙吧,對比上次的美麗景色,真的令人心疼。一年不見的孩子們,也驚覺長得特別快,尤其是勉冕,變的有氣質也蠻帥的。

潮州登塘,一個美麗的地方,禮拜堂就在千門萬戶中屹立,高高的紅十字架,正傳揚著救恩的臨到。分發了團員們各自的房間,稍事休息,立刻開始了交流及簡報會,準備這一星期的工作。

這次的交流體驗,分兩個活動進行:一組是為小學及中學設立的英文音樂興趣班,另一組則是為登塘堂年輕的弟兄姊妹們而設的少年領袖培訓班,希望能有效的把附近的小朋友及大朋友吸引到來間接聽到福音,並為教會培育下一代年青的領袖。

其實,工作還是次要,更重要的是與他們融和在一起,聆聽他們的心聲和需要,任何形式的培訓工作都只是媒介而不是目的,生命上的需要永遠比任何物質或經濟上更重要,而耶穌基督才是最終的答案。

晚飯,發覺菜式也不一樣,油少了而菜式也豐富了,辛苦了教會內的同工,他們為我們預備好早午晚三餐,然後才下田或回家工作去,他們就是如此的甘心樂意把自己放在上帝的手中,上帝的事最重要,然後才是自己的生活。從他們的臉上,可以看到喜樂使他們滿足了。

靜夜,萬籟俱寂,偶然,車子飛馳而過的燈光反照屋內。鬚哥在床上,思潮起伏,回望過去的五年內地不同的交流體驗,不能不感謝上帝,因為一切全在祂的手中,藉著我們來見證祂的作為。交流體驗的果效,我們是看不到,但肯定的是,撒下去的種子不一定全部都會在適合的土壤裡,在經歷這辛苦的過程中,我們所流的眼淚,上帝必定親自用祂的皮袋裝起;我們所幹的活,祂也必定親自記在祂的帳裡。

願意讓上帝使用我們的生命,才能活出新的生命,走向永恆。

星期三, 7月 19, 2006

暑期集中營


這個星期非要天天山東山西的走一回不可,因為鬚哥報讀的暑期集中營開始了。

說真的,這個集中營又不會太難過,而是輕輕鬆鬆的,加上中午時間,承蒙意玲招呼我們在學校附近她的家吃午飯,吃過後眾人又吹水一番,面對著漂亮的大海吃飯,加上她及伯母的手藝,確是賞心樂事。

這個密集課程星期五就結束了,然後就是一個月交功課的衝刺開始,這一次的集中營,最辛苦的莫過於要在這星期內看完指定閱讀四本課本,而且全都是英文的,真要命。不過,上課始終是人生中最愜意之事,雖辛苦卻樂在其中。因為,當一個人在生命路上不斷的付出時,總會面臨生命乾涸的時候,這種感覺就像魚在池塘中游泳,當天旱無雨,池塘愈來愈快見底時的感受,這種感受若沒有付出,是不會敏感自己的需要的。

人類的靈性生命,往往給物質與各種娛樂所填塞,如果沒有好好把握自己的時光,人生將會變得枯乾且無盼望。這暑期課程的主題是:耶穌的生平與研究,無論是偏左的學者或者是保守的學者,他們的研究往往給我們有新的啟發,究竟歷史的耶穌和我們有何關係?一旦偋除了神性的耶穌,回歸歷史中,會變成了何種人?還有一件真實的事就是:耶穌這個角色,不少猶太古本或羅馬歷史都有提及並承認這個人的存在,卻沒有一本是否認有耶穌的存在。這是很有趣的探索,以致這探索能讓我們在生命旅程中不斷去反思自己在世上的角色,並且省悟自己究竟所信的是甚麼?

有一首聖詩鬚哥很喜愛:
不知何以上主恩惠,待我如此豐盛,
不堪如我亦蒙選召,主恩何等奇妙。
惟我深知,所信的是誰,並且也深信,
祂必定能夠保守我所交付祂的,都全備直到那日。

剛知道母親的左眼白內障手術順利完成,八月會再做右眼,她的近視深近2000度,感謝上帝的恩典,因為無論手術成功與否,我們一家人的生命已經習慣了交給上帝,這種平安與喜樂,是值得鬚哥將此生一切都交在上帝的手中,正如上面的聖詩道出我的心聲:

祂必定能夠保守我所交付祂的,都全備直到那日。

星期一, 7月 10, 2006

世界盃的狂熱

今屆世界盃在義大利第四度捧盃下結束。

比賽中發生一段小插曲,就是施丹以頭撞向義大利的馬達拉斯而被球證紅牌逐離場,可見壓力有多大,在如此巨大的壓力下爭冠軍,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得了。
鬚哥較喜歡巴西隊,因此,巴西隊輸了,對我來說,就等於世界盃已結束。其實,在世界盃中,鬚哥欣賞的是巴西球員傳球如花般的美妙,射龍門時如猛虎出柙般的突然與猛烈。
可惜的是,球技的美妙可觀性往往為奪標的目的所破壞,輸與羸造就不斷爆人射門的粗糙球技,球隊技術的演變,可說是一個微型的世界商業縮影。
巴西人一向擅於自創不同的個人技術,混合於森巴的節奏,也是他們常常掛於口中的GINGA精神,現巴西隊的羅比尼奧的盤球過人,精彩處不讓昔日的球王比利,羅比尼奧過人的盤球的技術,給巴西人稱他為“比利二世”。
足球是一門另類的藝術,一旦給扯上了商業化的關係後,就變了一盤生意而非藝術,其實,藝術可以與商業並存,但在平衡上還是不容易。足球,能踢出精彩的人生,雖然是難以抗衡以輸羸為首要的需求,但是那種踢至淋漓盡致、全力以赴以致忘我的境界,是很多人難以渴求,也非用金錢可以衡量的。
五六十年代的比利,就是將足球的魔力發揮至極點的偉大球員,他的優點是可以打任何位置也很稱職,年紀輕輕的他,十五歲就加入了山度士球隊,接著十六歲當上了聯賽的神射手,隨後更入選了巴西國家隊。
不管哪種運動,看起來也跟做藝術的差不多,同樣都需要有“天份”,只要有1%也是很了不起了,當然,還得加上99%的努力才行。

義大利捧走雷米金盃也是好事,免得高傲的法國人還以為他們甚麼東西都很優秀,咱們就是與他唱唱反調。以下是球王比利的球賽記錄,穿10號球衣的就是他了。

星期四, 6月 29, 2006

恐懼與寬恕


“人人有免於恐懼的自由”是否很熟悉的一句話?
這句話出自世界人權宣言內的序言,其實,在真實的世界中,人人都是彼此恐懼,互相猜忌。

在“CRASH”這電影中,其中一幕述及一個白人警察因為老爸的病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而負責的人卻是黑人,他也不諱言自己是種族歧視者。在例行巡邏的任務中,剛好給他看到這黑人編導的車子,與妻子言笑晏晏,於是,嫉妒之心令他濫用權力,截停他的車子,並對兩人進行侮辱性的搜身,從而把憤懣發洩在那黑人編導的妻子身上。
但是經此一事件,黑人編導和他的妻子感情開始起了變化,侮辱還是小事,最重要是那編導的恐懼而令妻子受辱的感覺,此後丈夫開始避談所發生之事,也逃避面對妻子。
兩人在絕望當中各自尋覓出路,黑人編導因為給另外兩黑人偷車而發生糾纏,在糾纏中開車,留下一黑人拿著鎗在車上與那黑人編導對歭,而在對歭中,警車發覺有異而馳至檢查,但那黑人編導卻把手鎗給搶下放在自己衭後,高舉雙手出來,並故意在言詞中和白人警察發生衝突,槍戰一觸即發。
剛巧截查車輪的警察中,其中一人就是第一次濫用權力的白人警察的拍檔,他知道這黑人編導是無辜,因此在與同僚爭持中把他給釋放了,這黑人編導開車走後,也教訓了偷車的黑人一頓就把他放了。
編導的妻子剛巧在路上駕車失事翻倒,被困車中,並即將為流出的汽油燃爆,一個白人警察趕到,他就是那濫用權力的警察,兩人相對愕然,那女人立刻竭斯底理的拒絕那警察的施救,在糾纏之中,這警察卻完全沈著氣一面解釋這危險情況,一面穩定她的情緒,最後在爆炸的一瞬間,那警察終於把這女人救了出來。

黑人編導的萬念俱灰,在一念之間欲與警察同歸於盡,但因著曾目睹不公正的警察初哥的釋放而間接對偷車的同鄉起了寬恕,同時也寬恕了自己。
他妻子在同時,萬念俱灰欲與將爆炸的車子同歸於盡時,白人警察卻救了那女人,抱著她而安慰她時,然後,那女人給救護人員帶走的一剎那,回頭一望,眼中帶著寬恕,同時也寬恕了自己。

寬恕,從來不是容易學習的功課。人與人之間彼此仇視、白人與黑人之間存在恐懼,都是真實的景象,並非價值判斷或常理分析,恐懼是存在的,這恐懼因為能威脅你的生命,所以才恐懼,一旦你不了解或忽視你的恐懼,悲劇就會發生。認識並承認你的恐懼,開始學習寬恕,才能戰勝恐懼。

人類最大的恐懼,就是死亡,可惜並非人人都曉得死亡是啥回事,有很多人口口聲聲說不怕死,死了就一了百了,但是到了臨死的一刻,恐懼就會油然而生。在一般情況下,人人身體健康,絕對不會想到死亡是甚麼一回事,因此大家都忽視死亡,不了解死亡,就沒有恐懼之心。

免於恐懼的自由,只有接受耶穌基督的寬恕才能達致,祂在幾千年前已為我們的罪釘在十架上,使我們釋放免於恐懼。恐懼,是因為我們的罪,因為恐懼,我們才會躲在遊戲機中、躲在網路裡、躲在無休無止的消費中,麻木,就是我們的止痛藥。
接受耶穌基督的寬恕,就能學會放下我們的權利而寬恕其他得罪我們的人,放下並不意味著放棄,而是將權利交到上帝的手中,因為祂才是掌管我們生命的上帝,公義都在祂的手中,總有一天祂會為我們伸冤。

學會接受寬恕,也學習如何寬恕別人,我們才能得享免於恐懼的自由。

CRASH


Crash n. (撞擊,倒下,墜地等時發出的)破裂聲,嘩啦聲
Crash一聲,每個人的生命都不一樣了;
一聲Crash,就連起不同的人與事;
其實,這是恐懼與愛的故事。
就從汽車的Crash一聲開始。

恐懼,帶來人與人之間的crash,也因為這個crash,帶來了愛。
種族歧視是現實存在、人人無法逃避的事,你以為很了解,
誰知道轉頭還是給恐懼控制,以致搶殺了無辜的黑人青年。

伊拉克老爹英文差勁,無法與人溝通,恐懼白人世界故而失手槍殺了小女孩;
白人警察因為老爸患病得不到治療而將憤怒發洩在黑人編導的妻子身上;
人人彼此恐懼,黑人怕白人警察,白人怕黑人,中東人怕美國佬。
在彼此恐懼裡,他們開始了解自己,從而放下恐懼而學習去愛與寬恕。

耶穌基督常常與法利賽人發生crash,這一crash,使耶穌基督走上各各他山,改變了以色列人的命運,也改變了世界。耶穌善於用crash去把永生的盼望帶給世人,與尼哥德慕、撒瑪利亞婦人的crash,開了他們的眼與心。

讓耶穌基督改變你的生命,就從Crash開始。

星期五, 6月 16, 2006

火舞黃沙

斷斷續續的看了“火舞黃沙”。
吸引我看的並非劇情,也非明星陣容,而是片名:“火舞黃沙”。這名字展現的是一幅既浪漫又殘酷的畫面。
故事發生在黃土高原上,嚴家舖中,充溢著人與人鬥、與地爭的熾熱氛圍。這裡的人各懷鬼胎、爾虞我詐、心機算盡的,後來的發展倒是出人意表。
片中所有角色,無論男女,都各自盤算自己的利益,沒有一個人敢大義凜冽的為自己族人謀福利,不管做的事有多堂皇,背後卻是另一套做法。這些本來是很多電影或電視劇尋常素材,不足為奇。但不尋常的是,每個角色都在面臨抉擇的一刻都會退縮,甚至改變了原來的想法。
每個角色在盤算利益時,就此展開了一生的計劃與命運,諷刺的是,事情並不如他們的預料中進行,非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將來,也預料不到其中的變幻。
作最好的籌謀,操控大局,卻帶來悲慘結果;作最壞的準備,面對挫折,卻帶來新生。
願意面對死亡的,只因他/她已沒有方向,萬念俱灰;不肯向命運屈服的,卻能看到不可知的將來。
片末,年邁的春分,舊地重遊,走向已成旅遊勝地的嚴家舖子內,往昔如夢般,故人一一湧現。彷彿這些人已昇華至純真與世無爭的境界,不再是醜陋而是充滿著歡欣愉悅,當春分把丈夫東升的骨灰撒在故鄉大地上時,一切恩恩怨怨都彷彿隨風而逝。
火舞黃沙,燃燒每個人的內心,轟轟烈烈的活,也坦然面對死亡。
基督徒的生命,也該如是,不向俗世低頭,讓福音真理的火燃燒我們一生,縱或有挫折、磨難,一切將會過去,不是因為我們不肯向命運低頭,而是因為
我們有永生的盼望。

星期六, 5月 27, 2006

被抬上神檯的達‧文西


看畢《達文西密碼》,故事的舖排及氣氛都不錯,可惜的是湯漢斯及柯德莉塔圖在全片中根本無從發揮演技。
其實如以平常心去看這齣電影,娛樂性高、推理懸疑的說故事技巧很好,也是值得一看的。
這部影片因著原來的小說而燃起全球熱潮,一如“哈利波特”和“魔戒”,是一套成功電影的方程式:小說熱賣﹣﹣神秘組織/符號學+宗教/藝術揭秘+懸疑推理,就是這麼的一回事。《達文西密碼》更以真假混合、似是而非的宗教歷史作故事的背景,模塑了故事的立體感。
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可是,據報導調查,英國雖是以基督教為國教,竟然有六成人相信此影片的內容,且不管宗教立場,片中所述及的歷史與藝術都非正確的敘述。稍有宗教與歷史史料有認識的讀者都可看出其中的錯謬,但是,世人具興趣的,卻是“八卦”式的揭秘或期待與事實相反的結論。

這種現象,鬚哥想起一句英文:Philistine — 庸人;欠缺文化修養的人。
這是一本書《Where have all the intellectualls gone 》(中譯:知識分子都到哪裡去了)的開首,作者是Frank Furedi,在達文西的狂潮中,頗能引起我們的反思。
這書作者痛砭現世代的現象—知識淪為工具及產品化,在強大市場力量的推動下,知識和文化變成為了實現更高更大的目標的手段,從而形成弱智的文化社會。作者提醒我們:「……不幸的是,當代文化認為真理只配在小說中出現,而不是智力追求的對象。它不斷聲稱,並沒有真理這類東西。代替真理的,是人們被敦促去接受不同的觀點,認為他們代表了不同的真理。」

有一位小弟兄很認真的問我:「鬚哥,我們作為基督徒,是否可以去看這類影片?」我想,不是可以與否的問題,是我們對上帝的信心有多強,答案也不能一概而論,否則,我們會絆跌信心軟弱的弟兄姊妹。
如果這齣電影可以給我們的信仰做成衝擊而加以抗議抵制的話,那麼,我們和那些回教徒抗議任何對宗教的談論或笑話,就是醜化他們的宗教領袖的狂熱心態沒有分別。
如果我們的信仰是建基在考古學或任何文物古蹟上,沒有了釘十字架與復活,這就是世界最大的謊言,也不值一哂。
當一批又一批的學者、教會及神職人員或口硃筆伐或解密之際,《達文西密碼》早已盤滿砵滿了。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星期三, 5月 17, 2006

我看見孤獨


重看王丹的文章,對上一次看的《獄中回憶錄》、《聽風隨筆》等,這麼多年了,他的心境,已由沈重歸於平淡。

也許年輕吧,平淡中猶顯時隱時現的色彩,《我聽見雨聲》更瞥見一抹淡紅,這淡紅本來源自火紅的年代,歲月的消逝沒有讓這火紅熄滅,反而以淡淡的紅在堅持著,堅持的是一份已壓抑的記憶,不讓其崩潰而出。

頗喜歡王丹,當年才不過是二十來歲的小伙子,就要承受著大時代的衝擊,衝擊過後,以自由換來另一個自由,今日,他不後悔當年所作的,但也坦承:「……如果生命可以再重來一次,我真的不能確定我是否還有那樣的勇氣站出來。」這麼實在、也不狂傲、對生命謙虛的一個人,你很難想像他是哈佛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生。

讀他的文字,是享受也是悅目。享受,是他的真摯感觸,悅目,是他的細緻情懷。
透過文字,重現那一抹淡紅,我聽見,他心內的雨聲。

在青文書屋的一片混亂中,那一抹淡紅,閃現在我眼簾,
彷彿看見,他的孤獨。

星期一, 5月 15, 2006

正取生

這是建道神學院正式取錄學生的名詞,對我來說,這一句可以是美妙樂音,也可以是心內夢魘。

太后出差,回港下機後立刻給我消息報喜的時候,我當然是打哈哈,不置可否。後來出門去中環接她的時候,樓下信箱赫然躺著一封神學院的來信,拆開一看,差點沒有昏倒,那時心中真的大喜若狂,恰似十多年前有一個廣告中的流行口號:“亞媽,我得左啦!”,拿著這封入學取錄信,心中稍為踏實,同時也百感交集。
英文,是我心中的痛,也是幾十年來的夢魘,猶記得我當年會考時,拿了H級,這成績真的是差到無可再差,心有不甘下,翌年再考,也是H級,當時我的心情的確是沮喪到極點,可是又無可奈何。幸好學校是親台的大同中學,於是轉戰於台灣大專聯考到了台灣念大學,就此避開了最痛恨的英文。
許多年下來,在繁忙的生活中,也曾找過老師惡補英文,可是總不得要領,也許是我天資愚笨吧,英文就是甚麼樣也攻克不下。隨後的年代中,電腦開始乘時而起,世界突然走得很快,那時的上網,慢得像蝸牛,還是用電話線駁入電腦內調解器的時代,不像今日多用以太線即R-45線或電線上網。開始面臨資訊突然其來湧來的時候,只得硬著頭皮重新再拿起英文書來啃,那時的中文電腦書很少,只有一些關於DOS的操作,資料很少,能增加電腦知識的,就只有Macworld及其他相關的Mac知識的書,很多人以為Macworld或其他有關Mac的書及雜誌只講Mac(台譯:麥金塔,挺難聽的名字),其實,內容所涉及的,都有許多很好玩的電腦知識,絕不沈悶,甚至比專業的電腦書好看。
因為工作需要,當年我在公司用的是Macintosh II ci ,硬件用的規格都比當時的PC要高(硬碟雖然只有50MB,但已很利害了),例如接駁周邊設備的cable,用的是高規格的SCSII,也恥笑PC友的硬件是破機器;軟件用的則是 photoshop 1.0(今日已是CS,大根是12代了),pagemarker3.0,那時都是要不斷的看英文參考書來一面用一面學,不知不覺,我的英文能力就此一點一滴的累積下來,雖然都是不一樣的英文,但無論如何,是英文就好。
其實很多朋友都不會明白我心底對英文的恐懼,因為這份恐懼,也讓我失掉很多機會。當年回來香港,初出茅蘆,本來在一間中文出版社工作,因為想換新工作的原故,於是寫了不少的自薦信求職,結果竟然有一間外國出版社有興趣,人事經理要我去面試(事後我奇怪為何她會看中文信),同事都替我接了電話,她也不介意我不懂英文,三番四次催我去面試我也沒有去,那時,鬚哥就知道自己在逃避這個問題,這一避,就避到了今天。面臨真的要考英文了,避無可避,只有硬著頭皮去迎戰,不斷複習托福的模擬試、溫習文法,死背爛誦,這段時間的確是頭昏腦脹的日子。
英文,昔日是我心中的痛,今日卻成為我的“得”,這“得”實在是感謝上帝,因為祂為我的前面開路,從這“得”我回想從前走過的路,原來,這些都是在上帝的計劃及預備中,更重要的是,我領悟到人生的得與失,不在我們所表面的認為,因為其實一切都是上帝所掌管,以致我在一生中所作的事、所面對的,能順勢而行,然後,上帝使用了,才有今日的“得”,這一“得”,是出乎人意外的平安與保守。

生命就在順勢而行中成長,雖然我們都會遇到重重的挫折、灰心、失望,但是這一切都會過去,只要憑著信心,仰望上帝,順勢而行走我們的路,祂必定會保守到底的。
「應當一無挂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聖經.腓立比四6~7)

星期一, 5月 08, 2006

太平清醮.考試.雜感


從中國傳統宗教文化搖身變為最具商業價值的莫過於長洲太平清醮了。
今年香港旅遊發展局不惜大灑金錢營造可觀可賞的文化商機,中環港外線5號碼頭就豎起了幾個大的傳統花牌、佛像,又有攤位如掌相、傳統工藝、民間小吃等,都成為節目中的賣點。
5日的星期五,是活動的高潮,山下飄色會景巡遊,喧鬧異常;山上卻是英文文法生字滿天飛,戰雲密佈,氣氛倒很配合。第二天早上,為了避免擁擠不能登船出去香港應試誤事,鬚哥大清早坐七點快船出去,好好的吃個早飯來慰勞自己。然後,從上午九點一直考到下午,終於考完了入學試與面試,才真正的舒了一口氣。
很久沒有嘗過考試的滋味,緊張自是難免,回憶過去,最後的考試是僑大的學期末試(大學內的考試壓力相對來說沒那麼大),那次真的是一試定生死,能否入到心儀的大學就全在這一刻,若最後總考試的分數一拉低,全年的心血就付諸流水。記得那次的季節已是五月春,但連續幾晚的通宵卻是寒冷異常,被著棉被,帶著暖壼,在課室內打拼苦讀,這一切,終過去了。
這兩天的感覺很複雜,神學院考試碰上了傳統文化節目,有點對著幹的意味,一邊是上帝的僕人開始培養受訓面對世界,另一邊卻是世界的勢力藉著傳統文化和少數份子的訴求而增大,基督徒面對的,更是國際化所帶來的衝擊——長駐海外或調離崗位,以致生命的成長開始遇上挫折、磨煉。
無論如何,路;就是這樣的走下去,不管地老天荒,總堅持著對上帝的那份情,那份顛狂。
“倚靠耶和華的人,好像錫安山,永不動搖。”(聖經:詩篇一二五:1)

星期日, 4月 23, 2006

百鳥歸巢




每年這個時刻,總會出現一些奇景,就是很多鳥兒在露台外的細葉榕樹覓食及棲身,因為其時這細葉榕的槳果果實成熟,吸引不少鳥兒。當為數相當多的鳥兒飛到這棵大樹時,就出現百鳥歸巢的奇景。
這些鳥兒大部份都是紅耳鵯,頭頂上有黑色高的髻冠,叫聲很特別,我開大了耳聾機去聽,聲音聽來像“波比~波比”的很有趣,其他的鳥是綠繡眼、斑鳩等。看著這些鳥兒,真的可以忘卻世俗煩瑣事,渾然與天地連合,鬚哥想起一段經文:「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傳道書三11)這裡的“萬物”原文是指“萬事”(everything),“美好”則是指“適當的”(appropriate),因而上帝讓萬事發生的時間是適當的,諷刺的是,既然萬事的發生與計劃,都是在上帝的手中,人類窮一生之精力去探求萬事萬物的奧祕、趨吉避凶,豈不都是枉費?
怔怔望著美麗的鵯覓食,把槳果一口吞下去,然後很滿足,兩目顧盼四周的情景,不禁讚嘆鳥兒沒有人養活,就是如此的飛翔跳躍於林間葉隙,不用積也不用蓄,因為它的生命是活在上帝的手中。惟獨人類的愚昧,表現在追求物質、享樂,遇到不平安甚或困苦時,就去叩拜求問連他們都不會認識的神。
我們都在上帝適當的時間裡,無論是困苦或挫折,也是祂美好計劃的一部份,只要我們能順勢而行,信靠唯一又真又活、創造萬物的上帝,這些事都必成為過去,繼續鼓舞我們前行。

星期四, 4月 20, 2006

來自田東的溫柔




最近廣西田東縣基督教會的弟兄姊妹終於來了香港,這個兩地教會的交流活動,本來應該是在前年舉辦,但因為種種原因而延誤,感謝主,三年後的今天終於成事了。
田東教會一行十四人,晚上抵達長洲時,他們已很累,於是盡快分配房子,房子分別是教會內的弟兄姊妹們借出,此外,他們未來三天的行程也很緊湊,因此,得有充足的睡眠。
交流,不外是聯團在沙灘的活動和晚會的分享,最後一天則邀請他們到海洋公園遊玩,體驗“資產階級社會”的玩意兒。
晚會,與其說是分享的晚會,倒不如說是他們的田東音樂會,尤其是在第二天的惜別晚會上,他們的歌聲簡且是天上妙音,打鼓的漢鋒,唱詩的愛春,領舞的海淑和一眾田東弟兄姊妹,都各自各精彩,譜出了動人的晚上,全長浸的弟兄姊妹都投入了當時的氛圍中。
海,對他們來說,既陌生又驚喜,長住山中的田東弟兄姊妹們從來沒有見過海,更別說在海洋館裡游來游去的海洋生物。從嘈雜的人聲中,耳畔傳來他們的讚嘆,就連陳牧師也說:看到這些海洋生物,真是沒有遺憾了。
他們的溫柔,是實實在在的,表現在唱歌、舞蹈中,甚至與我們交談,都呈現著不可小覲的感染力和親和力,這些就是耶穌的愛在他們身上呈現出來,沒有虛假,沒有疑惑,這一份感動,沒有耶穌的愛是不能表現出來的。
耶穌曾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這溫柔的意思並非柔弱無力,斯斯文文,而是以謙卑順服的態度寬容對待那些惡意冒犯對待我們的人,是有力的,不會讓他們影響自己的情緒,化被動為主動。換言之,就是將我們要爭取的權利交給上帝,因為上帝才是掌管這世界的王者。
願我們都能學會這溫柔,使耶穌基督的光輝在我們身上呈現發散,讓更多的人認識耶穌基督才是真正的上帝。

星期四, 3月 30, 2006

山南山北走一回


走在建道的山路上,心裡知道,這將是鬚哥以後三個寒暑常走的路。

鬚哥的家與建道校園南北相隔,每一次上課,就是山南山北走一回。走路,是最好的調劑,不但讓自己有思考的空間,也預備好上課的心情。今天才發覺,原來山頂道上一個小小的公園裡有桃花,桃花還沒有凋謝,現在這個時節,已是早春三月了。

早春三月,太陽難得露臉,好幾天都是冷冷潮潮的,鼻子不太舒服,弄得人也有點悶悶的。今天,太陽終於半遮臉的,金線一灑而下,猶似毛衣溫柔的披在身上,林陰道上,嗅嗅空氣中久違了、清爽帶乾的葉香木味,道上行人如織,正是上班的趕船時刻。

這時刻,想起費穆的“小城之春”,片中那道淡淡哀愁,猶如早春三月的春雨綿綿,片中的章志忱卻帶來陽光,讓人心上輕輕抖落微塵,重新整理心緒,再次面對生命的悸動。費穆認為,人生就是生活,“⋯⋯也有一種麻痺的恐怖——就是不知,不覺,無益和無用的生存。”

早春三月,就勾起這麼多的思緒,難怪歷代騷人墨客均喜以此時節入詩、入畫,此時此刻,感傷的意境,確是令人回味再三。

星期一, 3月 27, 2006

美味的早飯

星期天的早上,我吃了一頓美味的早飯。

這早飯原是很稀鬆平常的事,因為不是我付錢的,就份外特別。
請吃晚飯的,吃午飯的都有,請吃早飯的,你說,能不特別嗎?

早飯吃完了,份外感動,感動的不是因為別人請的味道特別好,而是那份請我的心意。請我吃飯的人常有,但在有限的條件下請我就不常有了。

那天,也是我在教會教高中主日學的最後一課。

奉基教主任之命,要休息一季,然後再重執教鞭教成年級主日學。因此,很不捨得我班的學生們,他們雖年輕,但願意堅持返主日學的那份毅力也不能少覲,他們都是提摩太團的第一及二代的少年們。第一代的兔子、才添、頌文、湯洋、葆欣、曉君、嘉言等,都已升了上去,有的是領袖訓練,有的留學去了。請我吃早飯的,就是第二代。

布、嘉敏、娟、青豆、昇、家俊,也來搭檯的頌文,謝謝你們,你們是學生,零用已不多了,但仍願意給我分享你們對我的心意,上帝將你們交給我,這是莫大的恩典,也是我一直願意堅持下去教主日學的原因,雖然這事奉是年中無休,但是,也讓我在你們身上學到很多功課,這是彼此建立造就的福氣,而非施與受的關係。

我們的生命永遠都需要與他人彼此建立造就,而非獨善其身,也不能視為對己有否益處而為之。保羅終其一生的傳道中,造就其生命的,不獨有巴拿巴,還有提摩太與提多,他們不獨是師徒的關係,更是在宣教上的合作伙伴,彼此都是合而為一的最佳拍擋。

盼望你們:「⋯⋯所學習的,所確信的要存在心裡,因為你知道是跟誰學的。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有得救的智慧。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4~17)

因為在這世代中,只有看聖經,勤習祂的話語,才可以將你們預備妥當,能適應及應付這世代的需要。所以,要先得以完全,才可以預備妥當行各樣的善事。

星期六, 3月 11, 2006



在禽流感猖獗的今日,講“鳥”未免有點那個,“鳥”本來是最可愛且弱小的動物,不知何時竟成了殺手,全球皆見“鳥”驚心。

其實,在1946年,緊張大師希治閣的電影:“The Birds”已經首開鳥兒殺人的先河,這部電影恰似預言,60年後的今天實現了,不同的是,鳥兒只是間接殺人的媒介,真凶是源自雞的H5N1。說來有點諷刺,鳥兒本來是弱小的一群,卻間接成為最大且無法預防的病毒觸媒,不能殺盡也無法預防它到處傳播,可憐的只是雞隻而已。

電影裡萬鳥空巷的場面確是駭人,在當時沒有甚麼電腦特技下,能拍出這種駭人的氣氛已是不錯了,而片中的女主角Tippi Hedren也因此給嚇的事後要看心理醫生才能走出陰影。鳥,真的不能少覲。

“打雀”卻是一種樂趣,此打雀非彼廣東話的“打麻雀”,讀者切勿對號入座,此“打雀”卻是用300mm的長鏡頭來“打”,家裡露台,書房的窗台,都有不同種類的大樹,露台的樹是細葉榕樹,而窗台外的樹卻是類似菩提樹的樹木,每天早上十時至十一時這段時間,鳥兒們都會聚在這林蔭角落中,細小的鳥如白眶眉鳥等都會躲在細葉榕樹枝隙葉間,而體積大一點的如喜鵲、野鴿等則喜聚在另一邊的類似菩提樹裡,真的是各適其適。

觀鳥如觀人,鳥兒敏感自己的空間,有外鳥飛入,它必飛走,不容外鳥侵入其空間。若為同類則不然,鳴叫跳躍似在歡迎,生命若能純真至此,就不難見到上帝,因為耶穌曾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這裡的“清心”,在原文的意思就是pure in heart。

只有願意放下自己,承認自己的不能,我們才能看見上帝。

星期四, 3月 09, 2006

春寒料峭


近日多薄霧,時而下雨,或晴或陰,乍暖還寒,又遇春寒料峭的時候。

家門外的雞蛋花樹,已成禿枝的枝梢不知何時悄悄出了新芽,偶然看到時,恍悟春天已不遠了,再看看農曆,原來剛過了驚蟄,萬物四季的運行,在這混亂的世界中,仍然分釐不差。

雖然不用再作朝九晚六的上班族,但作為個體戶倒也沒能閒下來,小至家務,大至外接的柯打,每天的時間都緊密的排著,沒有一絲空閒,但卻頗享受這個增大了不少的個人空間,不能不感謝上帝給我的福氣。

報讀了建神的全日MDiv課程後,人也不期然的緊張起來,原因是考英文的噩夢,英文從來是鬚哥的致命傷,到了真正入學了,又得面對要命的希臘文和希伯來文,希望能靠著上帝的恩典把它克服吧。

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鬚哥目前要學習的,就是好好的預備自己,回顧往昔的工作,處境給我的磨煉,今日更明白這是每一個基督徒必需經歷的磨煉,磨煉雖不是愉快的事,但在我們身上所發生的事,必定有上帝的旨意,如何讓祂的旨意在我們身上成就,並無他法,只有“順服”惟一之途,將一切本應屬於我們的權利放在主手,因為祂才是掌權者而非世人,祂必定叫我們能承擔不過於我們所能忍受的。

耶穌基督曾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能承受地土。」溫柔在原文的意思是謙卑、順服,謙卑並非因自己的無能,相反,是讓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順勢而行,無論或順或逆,因此,強者很難學會溫柔的功課。或者你會說,這樣豈不是吃虧了,給人家欺負了?其實,上帝才是最終的掌權者,祂曾說過:「伸冤在我,我必報應。」又何懼之有。

弱者比強者更懂得溫柔,因為他知道倚靠順服上帝,在磨煉中有平安喜樂。

星期四, 2月 23, 2006

迎向晨霧而去......花蓮紀行2




早上的太陽,從輕紗似的薄霧裡,彷彿很吃力的掙扎著要穿透出來,遠遠的檳榔樹,俐落的線條剪影,像造物主在賣弄祂的手藝。草地上深邃的陰黑色,透著不能言喻的層次,若隱若現的微微露出說不出來的韻味。

車子進入薄霧繚繞的光中,緩緩的開著,恰似走入那不知的未來,慢慢的,霧散了,前面又是清朗的一片。蔚藍的天空總是陰晴不定,攝人的厚雲剛遮掉了太陽,頑強的陽光立刻又四散竄去,散射的光線從陰暗的雲層傾洩下來時,感覺猶如奔向自由的人,在死寂黑夜裡看到希望。

路上的車子開始多了,思緒卻像昨日般的沒有時空、距離的不斷在浮游著,只有兩旁飛馳的氣味,一塊又一塊的路牌,恍如回憶的微光片羽在眼前惊過。

生命路上,總會遇上一片迷霧,有時得停下來,待霧散了,才再上路。在一停一走之間,一草一木一根光線,總會給我們有所啟發,這是上帝向我們的啟示,故此,要安靜的去體會、領受。

我踏著夜色而來,迎向晨霧而去。

星期四, 2月 16, 2006

花蓮山中瑞穗情......花蓮紀行1




瑞穗——一個廣東話念來蹩腳但用國語念來好聽的地方,是花蓮聞名的溫泉地,乘火車從台北往東行,約三小時抵達,朋友素戀正在那地方興建民宿,這次打攪,很感謝她對鬚哥的地主之誼。

黃昏抵達瑞穗,素戀駕車來接鬚哥和培先上山去泡溫泉,然後回去山中的家,品嘗她親手種的菜蔬,天然甘香,這是真正的田園風味。

飯後,亞培一展茶藝之道,親泡沱茶,沱茶是普洱的緊壓茶,以一、二級滇青為原料,蒸壓成碗形,然後積累數年待其陳化。沱茶茶香醇厚,性溫味甘,入口生津,和香港茶樓常喝的普洱不一樣。

屋外,夜色蒼茫,樹影搖曳,只聞蟲鳴;屋內,燈火閃爍,暢談天南地北,喝一口普洱,人生一大快事也。這晚,一夜無夢。

早晨的鳥聲、蛙鳴,隨著微風吹進心中,薄霧如輕紗拂過高高的檳榔樹,草叢裡的蛛網上,水珠如鑽石般閃爍著。早安,瑞穗。

每天早上都是新的開始,大地更新,大自然都同聲發出如讚美的聲音,極目看過去,綠山清涼而寧謐,偶而白鷺群飛而過,猶如彩筆一抹,過後了無痕跡。聖經中的詩人從大自然看到人的渺小:

“天離地何等的高、他的慈愛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
東離西有多遠、他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
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
因為他知道我們的本體、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
至於世人、他的年日如草一樣.他發旺如野地的花。
經風一吹、便歸無有.他的原處、也不再認識他。
但耶和華的慈愛、歸於敬畏他的人、從亙古到永遠.
他的公義、也歸於子子孫孫.
就是那些遵守他的約、記念他的訓詞而遵行的人。”(詩103:11~18)

讓我們從大自然重新認識上帝。

星期二, 2月 14, 2006

牛魔王與植物車房.....台北紀行2



母校旁邊的小路,有各式各樣的小攤子,變成聞名的師大路時,鬚哥早就畢業了。每次來台,都喜歡回去母校逛逛。

在這些攤子裡,有一名喚“牛魔王”的攤子很特別,這小攤子是專吃牛排的,乾淨整齊,但特別的是,店主竟然親自操刀切牛排,而不是用切排機,一塊又一塊的切得很用心,切好後,再一一放進旁邊盛有不同醃料的盆子內,預備晚上煎用。

閒逛至附近一民居,樓下植物滿佈,鬚哥誤以為那裡開了一家盆栽植物店,走近一看,才發覺是一間車房,屋主用來泊車之餘,更種了不少花草來作裝飾,掛在車房四周,真的很有心思,既美化自己的環境,更為街坊鄰里添上盈盈綠意。

生活中帶點情,是台灣的文化,這文化又賦予了人民心靈上的空間,牛排攤子雖小,但切牛排透出來的一份恬適,卻讓觀看的人受用;車房雖是呆板的空間,但栽在一起的植物,卻讓路過者滿眼甘霖。

我們在世上,是否能為鹽為光,也在乎耶穌基督那一份情,這情促使我們願意為祂蹈湯赴火,至死方休。

只是,我們眼裡只有男女之情、物質之慾、個人之義,耶穌基督之情早拋在九宵雲外,一遇到問題,人們轉而尋求罐頭式的心靈雞湯。

耶穌基督的情,才是你我的心靈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