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8月 06, 2011

天災處處,人禍頻仍


    自從四川地震,接著又發生日本福島事件,然後又是韓國首爾的水災;最近挪威一極端宗教分子槍殺無辜共六十八人喪生,接著中國溫州高鐵相撞事件......,端的是令人神傷,所以,最近在禱告裡,為世界、為受害的人禱告,也變成沒完沒了的事。

    其實,從這些兆頭中,世人應該為此而反省,反省的不止是環境受到人為破壞的境況,而是更進一步的—人類在「罪」中的問題。「罪」可以去到極點的「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也可以小得如說謊話、憎恨別人。耶穌的門徒約翰,是一個是非黑白、愛恨分明的人,他對「罪」的定義就是「凡不義的事都是罪」(聖經.約壹五17),保羅也提出:「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聖經.羅三23),神的榮耀是甚麼?就是是神以祂自己的形像創造人類,但卻因人犯罪而為無知、貪婪所破壞,以致失去並損壞了神的形像,因而引致地球傷痕處處,人與人之間彼此猜忌疑慮,人與人鬥,國與國爭,進而引發天災人禍,這些事情的發生,並非可以靠人的自我修行可以改變的,人性本善,但因為「罪」而致人性變惡。

    記得2008年曾看過一部電影“Atonement”,港譯作:「愛.誘.罪」,譯名不太切合內容,鬚哥認為應譯作「贖罪」,因為這詞較能表達出影片中的內涵與意義。“贖罪”是基督教的觀念,特別是指耶穌為世人的罪而死,祂自己以無罪之身,成為贖罪的代價。在這齣影片中,女主角Briony卻是為自己對大姊 Cecillia的男友Robbie的偏見做成永遠的傷害而贖罪,影片的結局是Cecillia及Robbie已死於戰爭中,Briony不能為她所做的事贖罪,只能留下文字的遺憾,以想像來彌補傷痛。

    所以,人生中的錯誤一旦鑄成,作任何補救的行動都是無濟於事,主要的原因並非補救的行動有效與否,而是心中的「自以為是」:自以為可以藉著社會服務來掩蓋罪疚感、自以為可以在文字上用想像來銷減不安感、自以為可以在戰火漫天的戰場上會遇上Robbie並向他表白來減低焦燥不安,終其一生,Briony雖有創作的才華,但其生命蒼白而無力。

    因「罪」所帶來的後果,其實不能藉著他物或事而移走,因為人始終不能脫離「自以為是」的窠臼,最明顯的是企圖以自己的有限性來克服焦燥不安和罪疚感,所以,自我修行永遠不能救贖自己,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人惟有願意放下自己「自以為是」的心,體認人的知識和生命是有限,物質的慾望只是填補生命中的空虛,如此,心靈才能自動打開,看到上帝真實的存在、耶穌基督的愛,並體認到十字架才是最終的永恆盼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