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的系統神學課上,湯牧在一個神學論題上談及美學,他認為審美是可以用「先驗論」去解析美從何來,這是康德的論點,也是湯牧一向強調的地方。
提起美學,鬚哥興緻勃勃,因為是很有趣的話題。鬚哥雖然不是康德的支持者,無疑,康德(Immanuel Kant)是歐洲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也是發展理性批判最具影響的哲學理念。但不多人認識的是康德據此理性批判理念而發展出的美學,不是以討論“何為美”作開始,而是“何為審美”。
康德的美學論點鬚哥不再作敘述,當時鬚哥並不同意湯牧引用康德的論點,完全是因為以先驗論來引證美是靠人類自身所經驗的美感來作鑒賞判斷。簡單來說,就是“美”不是來自知識,而是來自我們的經驗—看了以後很愉快,就是美。但是,這一個前提也要有普遍性,例如:玫瑰花,普遍都會有人喜歡,感覺很美,但也有人不喜歡,那如何處理呢?康德就將之歸入所謂的“主觀的普遍性”(鬚哥認為是自圓其說),意思就是:人人同意玫瑰花的美,這是普遍性的感受,但另一方面,對玫瑰花很美的鑒賞判斷卻又不能驗證,又像是主觀的,這現像康德稱之為二律背反(antinomy),「哲學上兩個原理或結論之間真實的或表面的矛盾,雙方似乎同樣都可以證明是合理的。」(大英線上百科全書)說來說去,雖然解決美究竟是主觀或客觀的問題,但仍不能解決“如何審美”的現實性,因為若根據這個論點,鬚哥必須大費唇舌去說服對方某一件東西很有品味很美,因為要解釋從這件東西的客觀外形來表達出美的感覺,但從鬚哥在工作的“先驗論”(套用此詞非康德定義)來說,是行不通的,就是因為有太多的主觀普遍性。
因此,鬚哥比較注重實踐性的,當然在哲學上鬚哥並不否認康德在理性批評上加諸美學的論點,而是有所囿限。故鬚哥認為實踐是比較能將美的感覺傳達出來。在美學上,鬚哥比較服膺克羅齊(Benedetto Croce)的觀點—直覺觀,克羅齊是歷史學家,他的哲學體系是將人類的精神活動分為認識及實踐二類,這兩者都是人類心靈的活動,帶動並引起認識把握事物真相及特性,從而產生有意識的活動並實踐。例如玫瑰花,我們看到了覺得美,完全是直覺產生並創造,表現了我們的主觀感情(對客觀的否定),當我們內心生出直覺,並據此而產生了美的形式並賦予於外形的時候(即繪畫作詩及文章),就是表現,也就是實踐的時候。可能有人會說:「車,我都唔識畫畫,寫詩,但我知道玫瑰花好靚呀。」但是,看東西得到的只是感覺而非直覺,審美不等於看東西。在此鬚哥引用朱光潛譯的《克羅齊哲學評述》其中兩段克羅齊的敘述:
「我們常聽到人們說他們心裡有許多偉大底思想,但是不能把它們表現出來。但是他們如果真有,理應已把它們鑄成恰如其分的美妙響亮的文字,如果在要表現時這些思想好像消散了或是變得貧乏了,理由就在它們本來不存在或本來貧乏。」
「我如何真正能對一個幾何圖形有直覺,除非我們有一個關於它的意象,明確到能使我們馬上把它畫在紙上或黑板上?我們如何真正能對一個區域比如說西西里島的輪廓有直覺,如果我們不能把它所有的曲曲折折都畫出來?」
鬚哥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的確大樂,因為說出了鬚哥的心底話。我把美的東西畫了出來,作了詩,寫了文章,就是“美”了,管你說美還是不美。
以上的解析只是根據鬚哥在基礎上的認識,並不深入,老實說,康德的三大批評:《純粹理性批評》、《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鬚哥看得一頭霧水,譯文難看不說,德文更不用說了,克羅齊還好一點。總之,美學是談不完的,是很有趣也不會沈悶,也解釋了聾人為何對美的直覺比一般人強,因為聽不到,完全要靠眼及心,以直覺去感受這個世界,也有能力實踐出來,所欠只是訓練及教育而已。
4 則留言:
閱畢,感慨有點嘆社會上少見鬚哥這人才的存在,即使信了主,實在大材小用。……
上帝使用就不是小用啦,儍瓜!
沒想到老師有讀「如何審美」的主張,小女曾讀過康德的三大批評,所謂康德的批評有利有弊,就要看個人的性格了...
哈哈,對的,
這三大批評的確也要看自己的性格
是否能消受。
否則幾好都無福消受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