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術創作之路轉變而踏上傳道之路,是上帝的恩典,雖然是不同的路,但是方向和目標並沒有改變,就是冀望能以生命影響生命,將耶穌基督的愛,透過以往在藝術創作的經歷,和大家分享。
星期一, 12月 29, 2008
一年容易又冬天
感謝主,讓鬚哥在城浸服侍了一年,感受最深的,尤其是以法大成長班。
這是一個聽障信徒的群體,當年鬚哥獻身傳道,就是為了聽障群體的異象。
生命的精彩,下半場才開始,雖然,表面看來,鬚哥已虛渡過往的四十年,
但是,若無這四十年的經歷和準備,可能也不會看到這個異象,上帝的確很奇妙,
就如祂使用摩西,戲劇性的變化,但準備的時間,卻是
長長的、悶人的米甸地牧羊的生活,曠野磨煉了摩西的心,
八十歲之後,就是他精彩的下半場。
曠野,是一個不會令人喜悅的地方,這地方只有蛇和蝎子、荒草,甚至寸草不生,
異象就在荊棘與火裡;
台灣,士林的街市,是一個龍蛇混雜的地方,四處都是熙來攘往的人流,
異象就在鬚哥與學生的爭論裡。
一年,看似容易卻又挺忙的一年裡,鬚哥感受良多,
歡喜的
是以法大的班員在進步中;
傷神的是
聽障信徒不少是信而不能行、行為與信仰毫不相配,生命的改變和成長都很脆弱。
無可否認,鬚哥作為聽障信徒的一份子,很明白他們的想法,
故此,當著手去矯正他們的錯誤時,也預料到會有一定的困難,
但是,鬚哥放心的是,因為知道聖靈也在工作,在上帝的保守裡,
聽覺的困難,猶如上帝給鬚哥的一根杖,
手語,就是上帝給鬚哥的口才,祂的恩典是何等豐富。
屆近歲晚的以法大感恩餐會裡,感動的是弟兄姊妹們會做了一張美麗又挺有心思的大拼圖送給鬚哥,
在驚喜中,不禁熱淚盈眶,因為沒有想過會有這樣的收穫,
他們對己的感情,鬚哥是感受得到的,也是上帝給鬚哥在事奉中的回應。
一年容易又冬天,這個冬天卻是一個充滿溫暖的冬天,
明天要開課了,又得準備迎接不同的挑戰,
鬚哥的心裡卻滿是感恩,上帝的作為實在奇妙,
這一年裡,
忙碌和悠閒有時,
挑戰與輕鬆有時,
混亂和整齊有時,
容易與困難有時。
星期一, 12月 22, 2008
享受假期......
趁著學校最後一次的長假,和太后去了台中休息,台中這地方久違了,尤其是日月潭及清境農場。
對上一次去日月潭,是十多年前領太后的父母赴台參觀大學畢業典禮,在日月潭的教師會館住宿,因為鬚哥當時是可以以老師身份入住,而且較便宜。時移勢易,教師會館建起了聞名已久的涵碧樓,於是前赴一嘗其獨特的文化。
到了那裡,果然不同凡響,其設計格局很有文化氣息,室內設計都以厚重的木材作裝飾,在日月潭早晚氣溫差大,晚上幾乎是攝氏12度左右,但沒有開暖氣,室內仍然很暖。
涵碧樓有段故事,鬚哥不欲在此述說歷史,有心人可自行網上尋找。是涵碧樓成就了歷史,還是歷史造就了涵碧樓,各有因由。
中國人所辦的旅館,有氣質文化的極少,涵碧樓依山腰而建,不搶湖光山色,可惜的是涵碧樓之上,有中東人來投資,起了極高的酒店,就是杜拜那帆船型酒店,鬚哥覺得,聳立在日月潭畔,庸俗不用說,更破壞了日月潭的景色。讀者可從日月潭的照片中看到。
與諸位分享以下網上相簿:
台中日月潭風光
環湖一周(月形)遊河,湖心島上的邵族人已從那魯島(日形)搬了上岸。
但岸邊還保留了邵族人四方網網魚的古技。
台中涵碧樓
若大家有興趣,鬚哥推薦入住,這裡很有文化氣息,非一般的酒店也。
內有圖書館,每間房的露台都很大,有躺椅,可以很舒服的斜倚椅上欣賞朝日東昇。
當然,這裡也有六人入住的獨立別墅式,不過很昂貴就是了。
台中日月潭湖畔的花
花的種類不少,竟然會有聖誕花,
酒店內的湖畔有魚池蓮花,錦鯉很肥大,從五層樓影下去魚池,魚身很大,可以想像有多大了。
暖水泳池水連天,天連水。下面則是蔣公的私家碼頭,還有他來入住時崇拜的教堂﹣﹣耶穌堂。
台中清境農場
雖不合季節,未能滿目皆綠,但勝在風景依然的美,藍天白雲,羊仔滿山跑,
對面群山都是全台最高的山如合歡山等。
楓葉雖已近晚,殘葉零落,但仍傲然屹立。
星期四, 12月 04, 2008
沒肢體的遺憾
假如你一出生就沒有肢體,你會否覺得遺憾,甚至不想再活?
對鬚哥來說,答案是肯定的,沒有肢體的人生是很難存活在世,縱使你夠樂觀,但現實的場景卻是沒辦法讓你生存下去,因此,能生存下去必需要有極大的勇氣,少一點都不成。尼克卻能逆流而上讓我們曉得能生存下去不是沒有可能,更重要的是,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靠著耶穌基督的愛。
尼克來港那日,鬚哥也帶以法大的弟兄姊妹去看尼克的佈道會,現場場館都坐滿了人,我們因為來的早,因此可以佔了比較方便的位置讓他們看得到手語的翻譯,尼克充滿自信的笑容,洋溢著整個場館,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他對生命的執著,相比我們這些聽障者來說,我們是幸福得多了。
Give up Get up,你會選擇哪一個?無疑,Give up 容易,但Get up則比較艱難,因為你要遇上不少困難與掙扎,不但是生理上的問題,心理上的過渡更加重要,不是要向世人證明你“行”,而是要回應上帝給我們每一個人的使命。
沒肢體的遺憾不是自己“行不行”的問題,而是如何回應上帝,若我們give up,才是遺憾。 記得當時尼克曾說求上帝醫治,讓他能恢復有手有腳,那麼,他會有許多計劃可以見證榮耀上帝,但上帝沒有任何回應。這感覺就像當年鬚哥兒時曾求告上帝讓祂能醫治我的聽覺一樣,鬚哥也在想,既然聽不到了,如何可以生存下去?當時帶給我的也是滿肚疑問,總沒有答案。
尼克的見證,給鬚哥一個很大的提醒,假設上帝真的醫好他,賜給他手和腳,相信會缺少了那種感人的震憾,上帝的能力正正顯在我們這些無能的人身上,給我們知道,耶穌與我們同樣的殘缺,正如祂釘十架死後、復活,向一班門徒顯現的時候,把手和肋旁顯給他們看,手和肋旁正顯示了祂的傷殘,耶穌不會因為復活而令身體恢復完整無瑕疵,留下傷殘的痕跡正是祂給我們信心不足的回應。
其中一位門徒多馬因為不在場,故此不相信耶穌已復活,於是八日後耶穌再顯現時,多馬才相信耶穌真的復活了,因此,耶穌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無論身體有否得著醫治,不信的人總不會信,相信的人,就算他沒有看見奇蹟,總會相信的。
沒有肢體的見證
星期三, 10月 01, 2008
愛就是付出但未必永恆
十一假期,難得有空就整理一下電腦的檔案,備份的備份,丟掉的丟掉,無意中,重看了一部2002年韓國的MTV短片。
當時這短片看的令人很感動,已有許多人看過,網上也有不少討論,鬚哥當時沒有細想,備份後就完全忘了這短片。現在重溫,感動仍在,不過,卻多了一些思考,看完後就想到,相愛是否一定會是負累?
男女主角邂逅於拍攝外景的一剎那,然後相愛,但是,因為一次意外事件令女主角瞎了眼,男的為了意外而作出補償,於是將自己的眼角膜捐出來移植給她。之後,女主角康復,但男的杳如黃鶴,女主角在日夜的思念下,偶然一次重返當年的賽車場,赫然發覺已瞎眼的男主角,故事結束時那女主角卻沒有與他相認。
鬚哥向來很喜歡團圓大結局,也認為相愛應是永恆的,而非一剎那的感覺,這一次看完後,卻很明白及認同這個結局,認同的原因,並非是否相愛或負累的問題,而是願意付出與否。男主角的願意付出,就在他把女主角以膠紙貼上的kiss的相片撕開,決心要讓女主角忘記他的存在的執著中,這是困難的選擇。另一方面,在女主角與男的碰面的一剎那,看到從他手中,隨風飄起的她的相片時,也沒有忘記尊重男的當時的執著,並沒有立刻與他相認。鬚哥認為,這就是彼此的付出,而非負累與否的問題,因為愛不一定要擁有,而是盼望對方能比自己更好的活下去。
相愛,要彼此願意付出,但未必會永恆,而付出有還債的意味,一方還了債後就彼此各不相干,而且他們的愛是活在過去的時空及場境中,一旦場境轉變,時間流逝後,從前曾燃起的愛是否仍然能持續而不會改變,債項是否能自動免除,就是對雙方最大的考驗。故此,鬚哥覺得永恆的愛是有,但很難屬於人間的愛,而盧永亨的作品《愛是不保留》正反映了愛的意義是甚麼:
當時這短片看的令人很感動,已有許多人看過,網上也有不少討論,鬚哥當時沒有細想,備份後就完全忘了這短片。現在重溫,感動仍在,不過,卻多了一些思考,看完後就想到,相愛是否一定會是負累?
男女主角邂逅於拍攝外景的一剎那,然後相愛,但是,因為一次意外事件令女主角瞎了眼,男的為了意外而作出補償,於是將自己的眼角膜捐出來移植給她。之後,女主角康復,但男的杳如黃鶴,女主角在日夜的思念下,偶然一次重返當年的賽車場,赫然發覺已瞎眼的男主角,故事結束時那女主角卻沒有與他相認。
鬚哥向來很喜歡團圓大結局,也認為相愛應是永恆的,而非一剎那的感覺,這一次看完後,卻很明白及認同這個結局,認同的原因,並非是否相愛或負累的問題,而是願意付出與否。男主角的願意付出,就在他把女主角以膠紙貼上的kiss的相片撕開,決心要讓女主角忘記他的存在的執著中,這是困難的選擇。另一方面,在女主角與男的碰面的一剎那,看到從他手中,隨風飄起的她的相片時,也沒有忘記尊重男的當時的執著,並沒有立刻與他相認。鬚哥認為,這就是彼此的付出,而非負累與否的問題,因為愛不一定要擁有,而是盼望對方能比自己更好的活下去。
相愛,要彼此願意付出,但未必會永恆,而付出有還債的意味,一方還了債後就彼此各不相干,而且他們的愛是活在過去的時空及場境中,一旦場境轉變,時間流逝後,從前曾燃起的愛是否仍然能持續而不會改變,債項是否能自動免除,就是對雙方最大的考驗。故此,鬚哥覺得永恆的愛是有,但很難屬於人間的愛,而盧永亨的作品《愛是不保留》正反映了愛的意義是甚麼:
常聽說世界愛沒長久,哪裡會有愛無盡頭?
塵俗的愛只在乎曾擁有,一刻燦爛便要走!
而我卻確信愛是恆久,碰到了祢已無別求:
無從解釋、不可說明的愛,千秋過後仍長存不朽!
誰人受痛苦被懸掛在木頭?至高的愛盡見於刺穿的手;
看!血在流反映愛沒保留,持續不死的愛到萬世不休!
惟求奉上生命全歸主所有,要將一切盡獻於我主的手;
我已決定今生再沒所求,惟望得主稱讚已足夠!
塵俗的愛只在乎曾擁有,一刻燦爛便要走!
而我卻確信愛是恆久,碰到了祢已無別求:
無從解釋、不可說明的愛,千秋過後仍長存不朽!
誰人受痛苦被懸掛在木頭?至高的愛盡見於刺穿的手;
看!血在流反映愛沒保留,持續不死的愛到萬世不休!
惟求奉上生命全歸主所有,要將一切盡獻於我主的手;
我已決定今生再沒所求,惟望得主稱讚已足夠!
星期二, 9月 02, 2008
生命的能量
久違了的博客,看看日子,竟然已有四個多月沒有留下痕跡。
這四個月裡,交功課,準備牧職實習,開始了兩個月牧職實習後,更加忙了,每天回到家裡,累得半死,休息一會,覆醫貓,就睡覺了,天天如是,連聾影社的事務都要暫時擱下,太后和親友都說我比在舊公司還更忙。
也許兩年沒有工作,再次恢復一如以往的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頭一個月顯得很吃力,後來也慢慢習慣了,但是,習慣了沒多久又要開始恢復學校的生活。
兩種不同的時間與空間的交錯,整個人好像在恍惚之中,但感謝主,都讓我過去了。
在這種忙碌的張力下,就需要有足夠的生命能量,這生命能量在一般人的觀念就是潛能或外在賦予的力量,但對基督徒來說,這是上帝給予我們的恩典,這恩典就是我們生命的能量。
由自我內在而併發出的生命能量,會有枯渴的一日,但從上帝而來的恩典,卻是源源不絕的能量。而且,最大的分別在於:有永恆的盼望。沒有源頭的生命能量是很脆弱的,就如奧運的金牌,金牌也涉及大量的金錢作獎賞,對運動員來說,這就是他們的生命能量,比賽場上,從來不會有平常心,因為這是你勝我敗的遊戲、心理較量的鬥爭。運動員將一生的時間、生命都押在上面,但最後是否如過眼雲煙?
鬚哥喜看乒乓球賽,一日晚上剛看到馬琳奪金,他是用直板的,鬚哥一直酷愛直板打法,雖然不少人說直板沒前途。突然想起容國團,他就是直板的香港球王,發明了直板快打法,三招就可以解決對方,當時他發明的反手發球(可以有上、下兩種旋轉,今日已很普遍)牽制了歐美的乒乓球手,以左推右抽的快攻打敗了當時流行的削球打法,容國團很愛國,1957年返回內地,以乒乓球報效祖國,1959年獲得世界乒乓球冠軍,但後來文革開始,容國團被誣陷為有「海外關係」的「特嫌」(有特務的嫌疑但未有足夠證據),容國團在不堪折磨下自殺身亡。
容國團的愛國心,就是他的生命能量,他非為金牌或第一名而打乒乓球,而是為國家爭一口氣,最後卻諷刺的死於國家對他的懷疑。
生命的能量,倘只源自於人心,或外在群體,或外在事物,總有油盡燈枯、眾人離棄的一日,惟有來自永生盼望的主耶穌,才能永不衰竭。這是鬚哥在四個月忙碌中的體會。
這四個月裡,交功課,準備牧職實習,開始了兩個月牧職實習後,更加忙了,每天回到家裡,累得半死,休息一會,覆醫貓,就睡覺了,天天如是,連聾影社的事務都要暫時擱下,太后和親友都說我比在舊公司還更忙。
也許兩年沒有工作,再次恢復一如以往的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頭一個月顯得很吃力,後來也慢慢習慣了,但是,習慣了沒多久又要開始恢復學校的生活。
兩種不同的時間與空間的交錯,整個人好像在恍惚之中,但感謝主,都讓我過去了。
在這種忙碌的張力下,就需要有足夠的生命能量,這生命能量在一般人的觀念就是潛能或外在賦予的力量,但對基督徒來說,這是上帝給予我們的恩典,這恩典就是我們生命的能量。
由自我內在而併發出的生命能量,會有枯渴的一日,但從上帝而來的恩典,卻是源源不絕的能量。而且,最大的分別在於:有永恆的盼望。沒有源頭的生命能量是很脆弱的,就如奧運的金牌,金牌也涉及大量的金錢作獎賞,對運動員來說,這就是他們的生命能量,比賽場上,從來不會有平常心,因為這是你勝我敗的遊戲、心理較量的鬥爭。運動員將一生的時間、生命都押在上面,但最後是否如過眼雲煙?
鬚哥喜看乒乓球賽,一日晚上剛看到馬琳奪金,他是用直板的,鬚哥一直酷愛直板打法,雖然不少人說直板沒前途。突然想起容國團,他就是直板的香港球王,發明了直板快打法,三招就可以解決對方,當時他發明的反手發球(可以有上、下兩種旋轉,今日已很普遍)牽制了歐美的乒乓球手,以左推右抽的快攻打敗了當時流行的削球打法,容國團很愛國,1957年返回內地,以乒乓球報效祖國,1959年獲得世界乒乓球冠軍,但後來文革開始,容國團被誣陷為有「海外關係」的「特嫌」(有特務的嫌疑但未有足夠證據),容國團在不堪折磨下自殺身亡。
容國團的愛國心,就是他的生命能量,他非為金牌或第一名而打乒乓球,而是為國家爭一口氣,最後卻諷刺的死於國家對他的懷疑。
生命的能量,倘只源自於人心,或外在群體,或外在事物,總有油盡燈枯、眾人離棄的一日,惟有來自永生盼望的主耶穌,才能永不衰竭。這是鬚哥在四個月忙碌中的體會。
星期日, 5月 18, 2008
不長不短的九年
九年,只是小學的起步初階,但卻有美麗的回憶。
當然我說的並非是小孩,而是一個群體——聾影社。
回想當年還沒有設立攝影興趣小組前,曾為聾人朋友們舉辦過繪畫、設計等興趣班,可惜收效不大而取消了。然後,一個偶然的機會,發覺他們倒很喜歡攝影,而且對攝影很有感覺,雖然影的不多,但也是一個好的開始。當時的目的很簡單,希望能藉著攝影,給聾人可以有發揮潛力的空間。
第一屆的元老學生們,如兆輝、阜基、海蘋、華海等人還有繼續攝影外,其餘的學生不是退了就是沒有再參加,年復一年的過去,新人也相繼崛起,而且,後浪推前浪下,他們的攝影技巧大有精進外,在兩年一次的攝影展中,以不同的攝影思維來訓練他們學習如何思考在不同層面上的表達,並非只有風景或模特兒,攝影並非單向思維的藝術,單向思維就如狗的思維,看見了就直接反應,因為狗的思維只是直線的,沒有其他層面,故有如此的表現。
九年,不長也不短,感恩的是上帝讓我藉此機會可以在他們身上學習。教導,同時也是學習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比較容易看到自己的缺點,並從而改正,這樣,生命才能有成長。
這夜,新舊聚首,在鬚哥家的天台上BBQ,喝著清亮的啤酒,涼風習習,看著他們興高采烈的表情,手語與雞翼共飛,突然心有所感:
上帝愛他們每一個,他們不是「次神的兒女」,
而是名副其實的
「神的兒女」。
當然我說的並非是小孩,而是一個群體——聾影社。
回想當年還沒有設立攝影興趣小組前,曾為聾人朋友們舉辦過繪畫、設計等興趣班,可惜收效不大而取消了。然後,一個偶然的機會,發覺他們倒很喜歡攝影,而且對攝影很有感覺,雖然影的不多,但也是一個好的開始。當時的目的很簡單,希望能藉著攝影,給聾人可以有發揮潛力的空間。
第一屆的元老學生們,如兆輝、阜基、海蘋、華海等人還有繼續攝影外,其餘的學生不是退了就是沒有再參加,年復一年的過去,新人也相繼崛起,而且,後浪推前浪下,他們的攝影技巧大有精進外,在兩年一次的攝影展中,以不同的攝影思維來訓練他們學習如何思考在不同層面上的表達,並非只有風景或模特兒,攝影並非單向思維的藝術,單向思維就如狗的思維,看見了就直接反應,因為狗的思維只是直線的,沒有其他層面,故有如此的表現。
九年,不長也不短,感恩的是上帝讓我藉此機會可以在他們身上學習。教導,同時也是學習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比較容易看到自己的缺點,並從而改正,這樣,生命才能有成長。
這夜,新舊聚首,在鬚哥家的天台上BBQ,喝著清亮的啤酒,涼風習習,看著他們興高采烈的表情,手語與雞翼共飛,突然心有所感:
上帝愛他們每一個,他們不是「次神的兒女」,
而是名副其實的
「神的兒女」。
星期二, 4月 15, 2008
從〈末路狂花〉電影看「罪」的傳續
《末路狂花》是很經典的一套透過公路(freeway)來演示內心情感,處處顯示著女性主義的電影,藉著公路沿途遇到的險阻作自我找尋或逃避,揭示出當代的文化與社會的氛圍。電影故事內的時代背景應是當時美國的20世紀六至七十年代,本文試以這電影來論罪的傳續性,筆者以「傳續」這詞來詮釋「罪的傳承與持續」的本質。
本片以freeway的無盡頭作開始,以大峽谷的懸崖盡頭作結。「罪」就像Thelma和Louise在freeway上,freeway是 free of other traffic表示開車很安全,沒有紅綠燈、交叉路、行人意思,罪給人的感覺正是如此,沒有管朿、警覺、任意而行,一經纏上了,就任由馳騁,慢慢的,更會奔向死路。罪是從亞當一人而來進入世界(羅五12),因著其傳續性,以致人陷在當中不能自拔。片末,Thelma對Louise說:「我不想做階下囚,讓我們繼續往前走,Go!」她們倆在擁吻後,Louise踩下油門,汽車衝向大峽谷。在世人眼中,傳續下來的「罪」卻是一種英雄式的悲壯,其表面為女性主義思想掩蓋,而非對其中所隱藏的「罪」加以譴責與防範。
一、罪的源流
1. 罪的開始
Thelma和Louise在旅程中,Louise為救Thelma而在憤怒的情緒中殺了欲強姦Thelma的男子,後來在劇情發展中,才慢慢揭露Louise的過去,原來她曾受傷害,而對方卻被判證據不足而釋放。在Louise的憤怒中,罪就開始形成,以致後來開了槍,本來Thelma建議盡快報警投案,但是Louise認為法律不能救她們,甚至無人會相信,更是徒勞的事情。創世記在記述該隱殺亞伯時,上帝對該隱說:「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他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他。」(創世記四7)當時發生的背景是酒吧,這場景可說是罪的架構,在罪的架構下,每一個人都不能倖免犯罪的意識或企圖。Thelma的無知,使她在酒吧裡的酒精刺激下無形中開始陷入罪的網羅。
2. 罪的傳續
那男人對Thelma直接的傷害,導致Lousie也間接成為罪的傳續者,連Thelma也不能倖免被牽連,正如保羅說:「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羅馬書五12)根據Erickson的《基督教神學》中對「罪」的特性詮釋,罪的傳續中具有以下特性:
a. 失誤:雖然Thelma在事後不斷主張報警,也因此而埋怨Louise,但Louise的堅持令Thelma不得不爾,在這事件的開始,Thelma就選擇了錯誤的目標。
b. 感官慾望:後來Thelma遇見俊男J.D.,引發一夜情,滿以為可以在一起,誰知J.D.卻只是騙子,把她們的錢騙走後,更驅使Thelma和Louise走向絕地,Lousie陷於竭斯底理的狀態,這時的Thelma卻開始冷靜的領Louise離開,在途中更仿效J.D.的故事打劫便利店。感官的慾望導致Thelma陷在罪網不能自拔。
c.個人主義:當Thelma和Louise的綠色雷鳥大車在freeway奔馳的時候,不時遇見駕駛大油車的司機,以粗言穢語調戲她們,初時她們也不理會,直至Thelma開始被「罪」所掩,憤怒的情緒被激發,接著為了懲罰司機而槍擊油車使其爆炸,罪的傳續性令Thelma和Louise的行為變本加厲,以個人主義替代法律來懲罰惡人,以自我力量來建構對自己的保障。
3. 罪的後果
保羅在羅馬書六23節有很清楚的教誨,就是提醒我們:「罪的工價乃是死。」因此,Thelma和Louise在整個旅程中,因著她們所做的事,就帶來罪的「自然後果」,意即指罪順著因果效應所帶來的後果:
罪咎:此字義在筆者來說是指良心(上帝所賜,任何人的內心都會有的行為準則)的責備而引致的內咎。Louise開槍射殺了欲強姦Thelma的男人,Thelma本來想報警,但Louise認為無人會相信而阻止,Thelma的罪咎感就此開始形成,但當時她受Lousie的影響而壓抑了她的罪咎感,沒有去處理此事。
死亡:Thelma和Louise走投無路,被軍警追至大峽谷懸崖的盡頭,驅車直衝崖下而結朿她們的生命,她們的罪雖不至於死,但Thelma不想成為階下囚,Louise也認同了她的決定,因著Thelma和Louise的選擇而帶來死亡的結局。
二. 罪的社會層面
本片的背景,雖沒有明示是何時,但從片中的服裝及背景、六十年代的雷鳥來看,應是20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社會,美國經歷六至七十年代的爭取平等的抗爭運動,但對婦女的岐視並未停止,因此在1966年,全國婦女組織成立,為婦女爭取獨立平等,直至1972年美國才通過禁止性別岐視的平等權利修正案,但因通過的州數不足,因而不能列入憲法之中。故此,可以想像到Thelma和Louise在這場景中所遭受之待遇:Thelma的丈夫只當她是僱人、Louise的男友一直不肯表示與她結婚的意圖、在酒吧險為陌生男士強姦、油車司機的口頭輕薄等諸如此類場面,突顯女性在片中是完全沒有地地位,只有警長Hil明白她們的處境而千方百計想挽救她們。
在這社會性罪惡的層面中,集體人格觀念就成為影響個人行為的其中一個主要因素,個人行為也不能與社會整體性分開,Thelma和Louise也因此間接被迫而成當時社會現實下的罪犯。
三. 小結
其實Thelma和Louise不必選擇這條絕路,只因Thelma不想成為階下囚,在現實社會中,違反了法律理應接受審判並服刑,但是Lousie從起初因著自己過去的傷痕而認為法律並不能為她們帶來公義,這種想法影響了Thelma,以致Thelma也開始以自我主義來處理面對的問題,但卻帶來更多的問題。
罪因著人的心思意念為惡而在人的身上產生傳續性,就在「偏離正路」中開始突顯,正如詩篇十四3所記:「他們都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原文:敗壞)。」然而,「連那些不與亞當犯一樣罪過的,也在它的權下。」(羅五14)那麼,「眾人都犯了罪」的話,又如何會存在不與亞當犯一樣罪過的人?豈不是變成矛盾?馬丁路德對此的理解是:「罪與過犯之間有一點點的差別,罪是持續的一個狀況,過犯是具時間性的一個行動,結果是,所有人都犯了罪,不是因著同樣的舉動,而是滯留在同樣的狀況之下。就亞當所犯的第一個罪而論,只有他是行動上犯了罪,同時也滯留在罪的狀況中。」(《羅馬書講義》馬丁路德著,頁197)。
奧古斯丁對「眾人都犯了罪」的理解則為:「眾人在其中犯了罪」,「在其中」的意思就是「在這個人(亞當)裡面所有人都犯了罪」,換言之,原罪就是亞當的過犯,我們也被牽連其中,而不僅僅是罪的狀況之傳續。
因此,我們雖然沒有犯任何罪,但「罪」除了是可傳續性外,每一個人都在這「滯留的狀況」中,就不能倖免會為「罪」所污染,並牽連在其中,使我們在「罪」上有分。
本片以freeway的無盡頭作開始,以大峽谷的懸崖盡頭作結。「罪」就像Thelma和Louise在freeway上,freeway是 free of other traffic表示開車很安全,沒有紅綠燈、交叉路、行人意思,罪給人的感覺正是如此,沒有管朿、警覺、任意而行,一經纏上了,就任由馳騁,慢慢的,更會奔向死路。罪是從亞當一人而來進入世界(羅五12),因著其傳續性,以致人陷在當中不能自拔。片末,Thelma對Louise說:「我不想做階下囚,讓我們繼續往前走,Go!」她們倆在擁吻後,Louise踩下油門,汽車衝向大峽谷。在世人眼中,傳續下來的「罪」卻是一種英雄式的悲壯,其表面為女性主義思想掩蓋,而非對其中所隱藏的「罪」加以譴責與防範。
一、罪的源流
1. 罪的開始
Thelma和Louise在旅程中,Louise為救Thelma而在憤怒的情緒中殺了欲強姦Thelma的男子,後來在劇情發展中,才慢慢揭露Louise的過去,原來她曾受傷害,而對方卻被判證據不足而釋放。在Louise的憤怒中,罪就開始形成,以致後來開了槍,本來Thelma建議盡快報警投案,但是Louise認為法律不能救她們,甚至無人會相信,更是徒勞的事情。創世記在記述該隱殺亞伯時,上帝對該隱說:「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他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他。」(創世記四7)當時發生的背景是酒吧,這場景可說是罪的架構,在罪的架構下,每一個人都不能倖免犯罪的意識或企圖。Thelma的無知,使她在酒吧裡的酒精刺激下無形中開始陷入罪的網羅。
2. 罪的傳續
那男人對Thelma直接的傷害,導致Lousie也間接成為罪的傳續者,連Thelma也不能倖免被牽連,正如保羅說:「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羅馬書五12)根據Erickson的《基督教神學》中對「罪」的特性詮釋,罪的傳續中具有以下特性:
a. 失誤:雖然Thelma在事後不斷主張報警,也因此而埋怨Louise,但Louise的堅持令Thelma不得不爾,在這事件的開始,Thelma就選擇了錯誤的目標。
b. 感官慾望:後來Thelma遇見俊男J.D.,引發一夜情,滿以為可以在一起,誰知J.D.卻只是騙子,把她們的錢騙走後,更驅使Thelma和Louise走向絕地,Lousie陷於竭斯底理的狀態,這時的Thelma卻開始冷靜的領Louise離開,在途中更仿效J.D.的故事打劫便利店。感官的慾望導致Thelma陷在罪網不能自拔。
c.個人主義:當Thelma和Louise的綠色雷鳥大車在freeway奔馳的時候,不時遇見駕駛大油車的司機,以粗言穢語調戲她們,初時她們也不理會,直至Thelma開始被「罪」所掩,憤怒的情緒被激發,接著為了懲罰司機而槍擊油車使其爆炸,罪的傳續性令Thelma和Louise的行為變本加厲,以個人主義替代法律來懲罰惡人,以自我力量來建構對自己的保障。
3. 罪的後果
保羅在羅馬書六23節有很清楚的教誨,就是提醒我們:「罪的工價乃是死。」因此,Thelma和Louise在整個旅程中,因著她們所做的事,就帶來罪的「自然後果」,意即指罪順著因果效應所帶來的後果:
罪咎:此字義在筆者來說是指良心(上帝所賜,任何人的內心都會有的行為準則)的責備而引致的內咎。Louise開槍射殺了欲強姦Thelma的男人,Thelma本來想報警,但Louise認為無人會相信而阻止,Thelma的罪咎感就此開始形成,但當時她受Lousie的影響而壓抑了她的罪咎感,沒有去處理此事。
死亡:Thelma和Louise走投無路,被軍警追至大峽谷懸崖的盡頭,驅車直衝崖下而結朿她們的生命,她們的罪雖不至於死,但Thelma不想成為階下囚,Louise也認同了她的決定,因著Thelma和Louise的選擇而帶來死亡的結局。
二. 罪的社會層面
本片的背景,雖沒有明示是何時,但從片中的服裝及背景、六十年代的雷鳥來看,應是20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社會,美國經歷六至七十年代的爭取平等的抗爭運動,但對婦女的岐視並未停止,因此在1966年,全國婦女組織成立,為婦女爭取獨立平等,直至1972年美國才通過禁止性別岐視的平等權利修正案,但因通過的州數不足,因而不能列入憲法之中。故此,可以想像到Thelma和Louise在這場景中所遭受之待遇:Thelma的丈夫只當她是僱人、Louise的男友一直不肯表示與她結婚的意圖、在酒吧險為陌生男士強姦、油車司機的口頭輕薄等諸如此類場面,突顯女性在片中是完全沒有地地位,只有警長Hil明白她們的處境而千方百計想挽救她們。
在這社會性罪惡的層面中,集體人格觀念就成為影響個人行為的其中一個主要因素,個人行為也不能與社會整體性分開,Thelma和Louise也因此間接被迫而成當時社會現實下的罪犯。
三. 小結
其實Thelma和Louise不必選擇這條絕路,只因Thelma不想成為階下囚,在現實社會中,違反了法律理應接受審判並服刑,但是Lousie從起初因著自己過去的傷痕而認為法律並不能為她們帶來公義,這種想法影響了Thelma,以致Thelma也開始以自我主義來處理面對的問題,但卻帶來更多的問題。
罪因著人的心思意念為惡而在人的身上產生傳續性,就在「偏離正路」中開始突顯,正如詩篇十四3所記:「他們都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原文:敗壞)。」然而,「連那些不與亞當犯一樣罪過的,也在它的權下。」(羅五14)那麼,「眾人都犯了罪」的話,又如何會存在不與亞當犯一樣罪過的人?豈不是變成矛盾?馬丁路德對此的理解是:「罪與過犯之間有一點點的差別,罪是持續的一個狀況,過犯是具時間性的一個行動,結果是,所有人都犯了罪,不是因著同樣的舉動,而是滯留在同樣的狀況之下。就亞當所犯的第一個罪而論,只有他是行動上犯了罪,同時也滯留在罪的狀況中。」(《羅馬書講義》馬丁路德著,頁197)。
奧古斯丁對「眾人都犯了罪」的理解則為:「眾人在其中犯了罪」,「在其中」的意思就是「在這個人(亞當)裡面所有人都犯了罪」,換言之,原罪就是亞當的過犯,我們也被牽連其中,而不僅僅是罪的狀況之傳續。
因此,我們雖然沒有犯任何罪,但「罪」除了是可傳續性外,每一個人都在這「滯留的狀況」中,就不能倖免會為「罪」所污染,並牽連在其中,使我們在「罪」上有分。
星期一, 3月 31, 2008
煙雨濛濛上杭州
煙雨濛濛的杭州三月,又是冬季結朿,櫻花遍地的時候。趁著短短的假期,和太后重遊西湖,昔日遊的是初夏西湖,今則是煙雨濛濛的初春西湖,另有一番滋味。
雖然並非是假期,但堤上遊人絡驛不絕,有放風箏的、騎腳踏車的、跳舞的,鬚哥和太后慢行溜覽,累了就坐在堤旁長椅,靜聽湖風、船夫的吆喝,不禁讚嘆上帝造物之妙,造景後造人,若只有景而沒有人,則這個世界未免有點寂寥,湖中來來往往的舟艇,平添一份生氣。
西湖十景,太后和鬚哥已去其九,九景各擅勝場,以湖景為主題,造園為副來配搭之,每一處的景觀都不同,錯落有致、實中有虛,西湖景觀巧妙的融合了園林藝術。三月的西湖堤邊,一株楊柳一株桃,疏落有致的為西湖著上了淡淡的色彩,仿如懶慵的美人,冬眠醒來,不經意的點上了淡淡的彩妝。
不同節令的樹木花草,接續著在四季中登上西湖的舞台,這是大自然親身上演的舞台劇,生命的輪番更替,冬去春來,就在西湖上演了一個循環。
人的生命卻不一樣,生、老、病、死只有直線的進程而沒有循環,以生開始,由死結朿。雖然如此,但人卻仍然可以選擇「重生」,「死」只是一個過程而已。「重生」的意義並非意味著人要放下一切執著或得失,就能得到新的生命,這些只是外在的改變,而非生命深層的轉化,惟有藉著耶穌基督的死亡,從十字架看到我們的罪性,人性的卑劣,從而願意承認自己的罪,接受耶穌基督的愛,人才有「重生」的可能。
走在楊柳青青的堤岸上,從西湖的美聯想到生命的轉化,人惟有透過上帝的啟示,萬物才能靜觀而自得。
鬚哥私相簿分享:
星期五, 2月 29, 2008
生命的見證
人既然生下來就在世上受苦,那麼他們的生命有何意義?
溫偉耀博士患智障的小女兒曉華,才26歲,就被接回天家。
26歲應是燦爛的黛綠年華,但是,卻一直要為自己的生存而受苦,聽到這消息心下黯然,但也為曉華鬆了一口氣,因為,該是息去世上的勞苦、休息的時候了。
因著系統神學的功課,要聽很多溫博士的神學講座錄音,他是英國牛津大學的哲學博士,雖然鬚哥因為看不到口形而聽得很辛苦,只能聽得半成,但的確是精彩,精彩的是因著其生命的經歷及見證而做出來的神學,令人動容。
耶穌也是生下來就要在世上受苦,因痛苦至極而死—這是作父親的他給出的答案。
他認為小女兒曉華是他最敬佩的神學家之一,對的,從他的小女兒身上,作為博士父親的他學習很多博士所學習不到的功課,因為與曉華在一起的時間,令他更認識上帝。本來他的異象是中國事工,中國夢也做了33年,在那經歷中,曾灰心也曾放棄過,誰料在人生路上的兜兜轉轉中,上帝仍然讓他能在人生的兜轉裡,使用他成就中國的事工,上帝沒有放棄要使用他,在這段時間,上帝正預備著溫博士的心。
兜兜轉轉裡,上帝已在預備著我們,問題是:當我們看不到前路,以為是盡頭了,心灰了,是否還願意順服在這當下的失望裡?藉著我們不能解釋的困局,上帝在別處已為我們預備了出路,這份功課,真的不容易學習,因為人本就是軟弱的,眼是短視的,只能看見自己當下的苦況而看不到將來上帝得著榮耀的一刻。
願每一位愛主的弟兄姊妹在天路上能堅持著走下去。
紀念曉華
溫偉耀博士的見證
今日我有一個中國夢1
今日我有一個中國夢2
今日我有一個中國夢3
溫偉耀博士患智障的小女兒曉華,才26歲,就被接回天家。
26歲應是燦爛的黛綠年華,但是,卻一直要為自己的生存而受苦,聽到這消息心下黯然,但也為曉華鬆了一口氣,因為,該是息去世上的勞苦、休息的時候了。
因著系統神學的功課,要聽很多溫博士的神學講座錄音,他是英國牛津大學的哲學博士,雖然鬚哥因為看不到口形而聽得很辛苦,只能聽得半成,但的確是精彩,精彩的是因著其生命的經歷及見證而做出來的神學,令人動容。
耶穌也是生下來就要在世上受苦,因痛苦至極而死—這是作父親的他給出的答案。
他認為小女兒曉華是他最敬佩的神學家之一,對的,從他的小女兒身上,作為博士父親的他學習很多博士所學習不到的功課,因為與曉華在一起的時間,令他更認識上帝。本來他的異象是中國事工,中國夢也做了33年,在那經歷中,曾灰心也曾放棄過,誰料在人生路上的兜兜轉轉中,上帝仍然讓他能在人生的兜轉裡,使用他成就中國的事工,上帝沒有放棄要使用他,在這段時間,上帝正預備著溫博士的心。
兜兜轉轉裡,上帝已在預備著我們,問題是:當我們看不到前路,以為是盡頭了,心灰了,是否還願意順服在這當下的失望裡?藉著我們不能解釋的困局,上帝在別處已為我們預備了出路,這份功課,真的不容易學習,因為人本就是軟弱的,眼是短視的,只能看見自己當下的苦況而看不到將來上帝得著榮耀的一刻。
願每一位愛主的弟兄姊妹在天路上能堅持著走下去。
紀念曉華
溫偉耀博士的見證
今日我有一個中國夢1
今日我有一個中國夢2
今日我有一個中國夢3
星期五, 2月 15, 2008
星期一, 2月 11, 2008
再談Atonement
意猶未盡,鬚哥從另一角度來看Birony的豐富的想像力引致“罪”發生的問題。
本來想像是無害的,但若傷害他人而不自知,這是否“罪”呢?不是有話說:「不知者不罪」嗎?Birony很有文學想像力,但只從表面去看到認為是事實的表象,又從晚上看到的事實幻化為假想而將Robbie告進官裡,這就不能推諉為自己文學想像力太豐富。一旦傷害人的表象若成為事實,這就是“罪”,因為人的思想如何的豐富、幻想,終究只是自己的思想,若沒有實踐為行動,根本就難以定論。
上帝賜給人類有自由意志,這意味著自己的行為就得自己負責,一旦犯罪,則斷不能推諉是社會的錯、父母的錯、少年的無知,Birony不斷的在文字中為自己辯護,因為她沒有辨法面對自己的“罪”。甚至,當她在漫天戰火的後方醫院,為年輕時曾仰慕她的、當兵受重傷的男孩放鬆繃帶,看見他破裂頭骨露出來的腦部時,那種震驚、不安、焦慮感,就像她看到了自己做成的傷口,這是誤用自由意志的代價。
鬚哥想起耶穌基督曾說:「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他犯姦淫了。」(馬太五28)當然,耶穌要求的是很高的標準,我們不可能達到,但祂的意思是提醒我們,只要心裡的意念一起,就會變成行動,進一步就形成了“罪”。
豐富的想像力,是任何文學或藝術家必須具備的條件,同樣是上帝所賜給人類的恩典,因為創作的源頭就是上帝:「起初神創造天地。」(創一1)這是美好的事物,也是美好的追求及自然的慾望,但今日人類濫用了創作、想像力,成為試探我們的慾望,罪的滋生源頭,就像Birony,嫉妒的心利用了她的想像力,造成了無可挽救的傷害。
“罪”既在心裡滋生成形,就難以除滅,終究變為行動,因此,除了個人要負起責任外,我們都需要救贖,當我們從耶穌基督的救贖中得到醫治,就能改變自我的本性,透過上帝的幫助,自然能控制“罪”的引誘,以致,我們與上帝的關係能得以改善。
星期六, 2月 09, 2008
Atonement
人的視野很窄,卻又自以為是,甚至容讓一己的偏見做成無可挽救的傷害。
“Atonement”是一齣電影,港譯作:「愛.誘.罪」,不太切合內容,鬚哥認為應譯作「贖罪」,因為這詞較能表達出影片中的內涵與意義。
“贖罪”是基督教的觀念,特別是指耶穌為世人的罪而死,祂自己以無罪之身,成為贖罪的代價。在這齣影片中,女主角Briony卻是為自己對大姊Cecillia的男友Robbie的偏見做成永遠的傷害而贖罪,影片的結局是Cecillia及Robbie已死於戰爭中,Briony不能為她所做的事贖罪,只能留下文字的遺憾,以想像來彌補傷痛。
錯誤一旦鑄成,作任何補救的行動都是無濟於事,主要的原因並非補救的行動有效與否,而是心中的「自以為是」:自以為可以藉著社會服務來掩蓋罪疚感、自以為可以在文字上用想像來銷減不安感、自以為可以在戰火漫天的戰場上會遇上Robbie並向他表白來減低焦燥不安,終其一生,Briony雖有創作的才華,但其生命蒼白而無力。
因罪所帶來的後果,其實不能藉著他物或事而移走,因為人始終不能脫離「自以為是」的窠臼,最明顯的是企圖以自己的有限性來克服焦燥不安和罪疚感,但是,自己永遠不能救贖自己,這是顯而易見。因此,亞當夏娃所犯的罪,重要的不在他們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而在—
自我為上帝:「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他丈夫,他丈夫也吃了。」(創三6)吃了這果子,自己就可以有智慧如上帝一樣。
自私:當上帝詢問亞當:「誰告訴你赤身露體呢?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麼。」(創三11)亞當即時的反應就是把責任推卸給夏娃,「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他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v.12)夏娃又把責任轉到蛇的身上:「那蛇引誘我,我就吃了。」(v.13)既然罪已犯,卻還不知悔改,把責任推來卸去。
其實,Birony愛上Robbie,除了因嫉而產生了偏見外,更讓妒嫉之心燃燒,不惜誣陷Robbie,使Cecillia和Robbie一生不能圓夢。自私而生的罪是很可怕的,會令人對生命真正的價值盲目,因為他/她的眼光都是放在自己的身上,忘了創造我們的是上帝。
“贖罪”—只有耶穌基督才能成為可能,不是我們自己做甚麼事來贖我們的罪,而是耶穌基督因著愛我們而釘死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贖罪,我們才能除卻絕望,持有永恆的盼望。
“Atonement”是一齣電影,港譯作:「愛.誘.罪」,不太切合內容,鬚哥認為應譯作「贖罪」,因為這詞較能表達出影片中的內涵與意義。
“贖罪”是基督教的觀念,特別是指耶穌為世人的罪而死,祂自己以無罪之身,成為贖罪的代價。在這齣影片中,女主角Briony卻是為自己對大姊Cecillia的男友Robbie的偏見做成永遠的傷害而贖罪,影片的結局是Cecillia及Robbie已死於戰爭中,Briony不能為她所做的事贖罪,只能留下文字的遺憾,以想像來彌補傷痛。
錯誤一旦鑄成,作任何補救的行動都是無濟於事,主要的原因並非補救的行動有效與否,而是心中的「自以為是」:自以為可以藉著社會服務來掩蓋罪疚感、自以為可以在文字上用想像來銷減不安感、自以為可以在戰火漫天的戰場上會遇上Robbie並向他表白來減低焦燥不安,終其一生,Briony雖有創作的才華,但其生命蒼白而無力。
因罪所帶來的後果,其實不能藉著他物或事而移走,因為人始終不能脫離「自以為是」的窠臼,最明顯的是企圖以自己的有限性來克服焦燥不安和罪疚感,但是,自己永遠不能救贖自己,這是顯而易見。因此,亞當夏娃所犯的罪,重要的不在他們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而在—
自我為上帝:「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他丈夫,他丈夫也吃了。」(創三6)吃了這果子,自己就可以有智慧如上帝一樣。
自私:當上帝詢問亞當:「誰告訴你赤身露體呢?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麼。」(創三11)亞當即時的反應就是把責任推卸給夏娃,「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他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v.12)夏娃又把責任轉到蛇的身上:「那蛇引誘我,我就吃了。」(v.13)既然罪已犯,卻還不知悔改,把責任推來卸去。
其實,Birony愛上Robbie,除了因嫉而產生了偏見外,更讓妒嫉之心燃燒,不惜誣陷Robbie,使Cecillia和Robbie一生不能圓夢。自私而生的罪是很可怕的,會令人對生命真正的價值盲目,因為他/她的眼光都是放在自己的身上,忘了創造我們的是上帝。
“贖罪”—只有耶穌基督才能成為可能,不是我們自己做甚麼事來贖我們的罪,而是耶穌基督因著愛我們而釘死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贖罪,我們才能除卻絕望,持有永恆的盼望。
星期一, 1月 28, 2008
120視角度展
聾影社兩年一次的展覽終於完成,鬚哥也鬆了一口氣。
參展的社員們都很合作,在佈置場地中展現了高度的合作精神,拉鋁條、定位置、縛魚絲、砌作品,都能自動補位,哪一位社員做完了就自動過去幫忙,遇到一些技術問題,也會自發去思考解決,這是本社最可寶貴的地方,鬚哥以他們為傲。雖然,事前會有社員想放棄,也有一位社員退出,但難得的是大家都能同心彼此鼓勵,在最後交作品的死線壓力下,終也能通過了。
今屆的展覽主題不比去年的容易,在創作的理念上,困難是增加了,但在技術上的處理則輕省很多,今年主要以創作理念為主而拍攝的照片,與普通的照片展覽只是展示事物或風景的美麗不一樣。是次展覽創作的理念,是以人類的生命反省為主,旁及本社社員生命中較重要的人物或事物,因此,這展覽其實是包括了該社員的朋友,家人在其中的參予、事物或路人的加入,形成了生命中可以省思的事物。
120~200的視角,比鳥類或其他的動物還要差,人類是否該從中反省生命中最重要的本質及目標為何?當現場的觀賞者走近去看清楚8X10照片中所拍攝的事物時,無形中他的視覺也變為只有70度,不會看到兩邊接近120度的生命中還有更美好的事物,如此無形中也提醒了觀賞者在欣賞照片時,不要忘了要再走遠一些,保持距離,重新去檢視我們120度的生命歷程,不要將自己看得太大太重要。
每一個人的生命歷程都是相當有趣的,可以讓大家學習去欣賞,從中檢視並反省我們的生命。
今年的一月,是新一年裡最忙碌的一個月,因為新的一年要在新的教會實習,時間也長了,讀書、做功課也要兼顧,加上展覽的籌備,更是忙上加忙,但感謝主,祂讓我還能有平靜的心做好時間上的分配,在不急不燥下,雖然感冒長達兩星期也未痊癒,卻還能保持好的狀態去事奉、上課、做義工,生命就是如此的不斷在操練中,因為沒有挑戰,也就沒有成長,這是上帝給我們的恩典。
參展的社員們都很合作,在佈置場地中展現了高度的合作精神,拉鋁條、定位置、縛魚絲、砌作品,都能自動補位,哪一位社員做完了就自動過去幫忙,遇到一些技術問題,也會自發去思考解決,這是本社最可寶貴的地方,鬚哥以他們為傲。雖然,事前會有社員想放棄,也有一位社員退出,但難得的是大家都能同心彼此鼓勵,在最後交作品的死線壓力下,終也能通過了。
今屆的展覽主題不比去年的容易,在創作的理念上,困難是增加了,但在技術上的處理則輕省很多,今年主要以創作理念為主而拍攝的照片,與普通的照片展覽只是展示事物或風景的美麗不一樣。是次展覽創作的理念,是以人類的生命反省為主,旁及本社社員生命中較重要的人物或事物,因此,這展覽其實是包括了該社員的朋友,家人在其中的參予、事物或路人的加入,形成了生命中可以省思的事物。
120~200的視角,比鳥類或其他的動物還要差,人類是否該從中反省生命中最重要的本質及目標為何?當現場的觀賞者走近去看清楚8X10照片中所拍攝的事物時,無形中他的視覺也變為只有70度,不會看到兩邊接近120度的生命中還有更美好的事物,如此無形中也提醒了觀賞者在欣賞照片時,不要忘了要再走遠一些,保持距離,重新去檢視我們120度的生命歷程,不要將自己看得太大太重要。
每一個人的生命歷程都是相當有趣的,可以讓大家學習去欣賞,從中檢視並反省我們的生命。
今年的一月,是新一年裡最忙碌的一個月,因為新的一年要在新的教會實習,時間也長了,讀書、做功課也要兼顧,加上展覽的籌備,更是忙上加忙,但感謝主,祂讓我還能有平靜的心做好時間上的分配,在不急不燥下,雖然感冒長達兩星期也未痊癒,卻還能保持好的狀態去事奉、上課、做義工,生命就是如此的不斷在操練中,因為沒有挑戰,也就沒有成長,這是上帝給我們的恩典。
訂閱:
文章 (Atom)